興霸天 作品

第兩百章 官家有點太喜愛了!授官不能這樣授啊!(第2頁)

 狄進笑道:“身為三班奉職,胃口也該比以前更好些,吃的多了,才能練得更好的武藝,來日上陣殺敵!”

 “哥哥就別調侃我了!”狄青摸了摸腦袋,是真的有些不好意思:“哥哥可是三元魁首,比起狀元要厲害多了,得當大官!”

 “不是這麼算的……”狄進解釋道:“三元魁首是榮耀,就授官制度來說,還是舉進士第一,並無區別。”

 狄青看了看周遭的人,覺得都是哥哥的心腹,不會有外人在,才低聲道:“我這幾日在外面聽到了些傳言,官家要給哥哥當大官,卻有高官反對?”

 氣氛微變,大夥兒頓時停下手中的筷子,神色凝重起來。

 狄進並不直接回答,反倒開始提及前朝:“你們可知道,前唐進士及第,僅僅只是獲得做官的資格,還要進行吏部銓選,通過各項考核,再等到官職空缺出來,才能授官任職……”

 “這個過程中,免不了充斥著上下打點,高門大族出身的世家子還好說,吏部官員不敢刁難,如果是出身寒門,考中進士,短則兩三年,長的甚至有等了快十年,還沒有一份正式官職的悽慘之人,都是有的!”

 “啊?”狄青難以想象,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好不容易考中了進士,榮耀無比,卻連個官職都沒有,足足等上十年……

 狄進接著道:“這也是前唐官員裡,科舉只是少部分晉升路徑的原因,就算科舉入仕了,也大都是一些品階低微的閒散小官,即使是狀元,初入仕途也不過是九品官職。”


 “當然進士入仕,證明了自身的才華,不是那些完全靠世家餘蔭的世家子可比,升遷的速度是普遍較快的,因此唐中後期,宰相多為進士出身……”

 “到了國朝,已經沒了這受盡刁難的銓選過程,考中進士後就開始授官,普通進士的主官,一般是從九品的判司簿尉,差遣授予地方官職,如主簿、縣尉、判官、推官、參軍等,而名列前茅的進士主官,授予從八品的將作監丞或正九品的大理評事,入仕即京官。”

 眾人聚精會神聽著。

 他們喜歡公子說這些,能增長見聞,對於許多事情的見解也越來越深刻,不再按照以前簡單的思路分析問題。

 當然,狄進有的話會對身邊人說,有的則不方便明言。

 比如北宋的文官,從高到低,分為朝官、京官和選人。

 仁宗朝前期的文官總數,大概在一萬人左右,其中有八千人左右,是地方上的選人,並且一輩子都是選人,被稱為“永淪選海”,想要由地方升為京官,需要多名高官舉薦,再得到天子召見,才能升為京官。

 進士的優勢在於,他們幾乎天然具備晉升京官的條件,只要在地方上幹得不差,差不多十年左右,就能進入京官序列了。

 而狀元一開始就註定是京官,現階段前幾名也會授予京官,後面冗官嚴重了,就沒那麼好待遇了,這一步就省下了別人十幾年宦海沉浮的積累,優勢之大可想而知。

 京官再升到正八品後,成為了朝官,顧名思義就是能參加朝會,面見天子的官員,這個數目就更少了,文武兩班再加上皇族親貴等等人員,也就幾百個人。

 現在官家是怎麼和大臣起爭執的呢?

 趙禎有意,授狄進從七品秘書省著作郎,直集賢院。

 這就是能見天子的朝官,連館職都安排上了,基本上過個兩三年,升一兩級,賜五品服,外放出去,是能當知州,主政一方的,再積累些地方履歷,回來能權知開封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