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許人間第一流 作品

第520章 卷五 大明國策(第2頁)

 說到底,我大明王廷如今的抗壓能力太差。

 還是得多做幾手準備才是。

 老話說,官者,百姓之父母也,本王卻認為這話還不夠,官者,更像一個大家族的族長,家族族長就有責任庇佑自己的族人。

 所以,本王認為,為官者,當居安思危,莫要到了災難來了之時,才抱怨無應對之法。”

 “殿下

所言極是。”普西偌當即說道,“殿下,微臣請奏。”

 李承乾點了點頭。

 “微臣奏請殿下,再行當初大明王廷的戶籍制度。”普西偌說道,“雖然我們如今預估了一番大明的具體人口,但具體的人口構成,我們卻是都不知曉。

 想當初,大明王廷總計多少人口,男丁多少,婦人多少,老者多少,稚子多少,我們都是一清二楚的。

 當初微臣也在瞭解這個基礎的情況下,才能在戶部統籌各項事宜。

 有了這些詳實的數據,臣等就能做到心中有數,哪怕是籌備糧草,都能更精確一些。”

 聽普西偌這麼說,李承乾點了點頭,普西偌這是明顯吃到了數據的福利。

 不過還別說,他這個主意,李承乾還是很認可的。

 的確,大明如今吞併了吐谷渾不說,還囊括了西突厥,也是時候再次推進戶籍制度了。

 “微臣附議。”李勤儉也當即站了出來,說道,“如今我大明雖然步入了正軌,但在很多地方還是以部落族群而居。

 這些部落或大或小,大的有數萬人之巨,小的也有數百人之多,這對於我大明的長治久安來說,本身就是一個隱患。

 若是再一次像當年在大明推行戶籍制度一般,倒是能解決很多隱患。

 而且,沒有一個完善的戶籍制度,我大明未來的很多政策都難以推行。”

 “可如此一來,是不是會引起諸多部落的不理解?”阿史那泥孰說道,“雖然我們是好意,但對於老百姓而言,他們可能並不能理解這份好意吧?”

 阿史那泥孰雖然不知道這戶籍制度具體的實施方針是什麼,但一聽這話,當即就明白這政策絕對是針對他們西突厥的。

 要知道,如今在大明王廷還有數萬人的部落,那可就只有他們西突厥了。

 所以這個政策在他看來,就是針對他們西突厥的。

 他作為西突厥在朝堂上的代表,自然不會輕易讓這種政策通過。

 “阿史那尚書有所不知。”普西偌當即就笑道,“所謂的戶籍制度不過是統計人口,這不管是對於我們朝堂,還是地方官員而言,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不管出現任何變故,我們都可以根據手中的具體數據,做出最合理的安排。

 這一點兒,早在之前的赤水源上就已經得到過驗證了。

 至於說那些大型部落,我們並沒有去改變他們的意思,他們的族人完全可以歸納在他們族長名下。

 而且,這對於大明的老百姓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別的不說,我大明戶部遵殿下手令,已經著手在大明五郡十三府著手開辦了大明學堂四十有餘,而想入大明學堂就學,先決條件就得有大明戶籍。

 還有大明醫院,昔日殿下便說過,大明醫院對於持有大明的百姓,診金一文,但這也只針對持有我大明戶籍的百姓。

 而且,持有我大明戶籍的好處何止這些?

 慢慢的,阿史那尚書就會明白老夫今日所言了。”

 他現在也是一個老奸巨猾之輩,話雖然這麼說,但他肯定會效仿上次,以每戶為一個單位,所有朝廷下發的福利按照每戶走。

 以此鼓勵那些大型部落的族人脫離部落自立門戶。

 雖然在李承乾看來,戶籍制度最大的益處便於瞭解國情,但在普西偌看來,戶籍制度最大的好處就是分化這些部落。

 他就是部落出來的,自然知道這種部落制度對於一個國朝來說,到底存在著多大的隱患,如今,他身為大明宰輔,自然想解決這個問題。

 阿史那泥孰哪裡不知道他的心思,就算他不擔心族人會背棄部落自立門戶,但統計人口本身也是他不能接受的。

 如此一來,西突厥的整體實力還不都暴露在了李承乾的眼下?

 多少男丁、多少婦人、多少老人、多少稚子……

 有了這樣的數據,李承乾可以輕鬆的判別出西突厥有多少控弦之士,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結果。

 “可如此一來,必定勞民傷財。”阿史那泥孰說道,“畢竟這可是一項大工程,不動用上萬人,耗費年餘,豈能有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