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許人間第一流 作品

第212章 卷二 迷之自信長孫衝(第2頁)

 果然,房遺愛一點兒不帶生氣的,聞言,更是一臉的恍然:“這便是差距,吾等縱使廝殺一年,換來的也不過是諸位的一頓酒宴罷了。”

 “房老二,你有完沒完,莫不是房僕射斷了你花銷不成,一來就在此揶揄吾等,意欲何為?”有人聽不下去了,當即就站了起來。

 關鍵是這王八蛋太缺德了,揶揄兩句也就行了,非要沒完沒了的,大家都是年輕人,誰受你這鳥氣?

 “對不住,對不住。”程處亮連忙站起身打起了圓場,“今日都喝多了,話多了些,倒是讓諸位兄弟看了笑話。”

 房遺愛也是個人精,當下也是拱手道:“對,喝多了,諸位兄弟莫要介意,來,繼續。”

 一時間,眾人又開始飲宴。

 當然,話裡話外難免是夾槍帶棒,這使得長孫衝等人這頓酒喝得格外不是滋味。

 等房遺愛他們大笑著離席後,眾人是面面相覷。

 有人怒拍桌子道:“什麼時候受過這等鳥氣?”

 “那你能怎麼辦?人家就是來顯擺的。”有人無奈搖頭道,“而且,你還無話可說,人家真的憑藉自身的本事,闖出了名頭。”

 “不過是小小百夫長和什長,諸位回到長安,誰的起步會比這個低?”剛剛那豬隊友不屑道,“曲江池裡的王八提溜出來都比他有份,有什麼好嘚瑟的?”

 可他這話,沒人接茬兒。

 這他媽就是個傻子。

 正是因為官職不高,才說明這是他們一刀一槍拼出來的。

 少年人,誰不想證明自己?

 “長孫兄,沒個說法麼?”蕭鉞問道,他是蕭瑀的兒子。

 長孫衝嘆了口氣,道:“能有啥說法?說真的,吾也想去日月山看看。

 不過數月之餘,兩千破七千,陣斬三千有餘,這是何等的戰績?

 如今,大明王廷正是用人之際,不正是吾等一展抱負之機麼?”

 “長孫兄也打算去日月山?”他這話讓李德獎很是意外。

 長孫衝點了點頭,道:“他們能去,吾等為何不能?”

 他想去麼?

 其實他也不知道,去不去對他來說都沒什麼關係。

 說到底,他終究是要繼承長孫無忌的爵位,功勞這玩意兒,他並沒有太過於看在眼裡。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轉變,不過是長孫無忌來信了。

 讓他務必要摻和進去,他不在意功勞,長孫家在意啊。

 所以,也就有了眼下的一幕。

 至於說為什麼要鼓動大家一起去,其實也很好理解。

 他一個人去的話,還不得被房遺愛等人揶揄死?

 在任何環境下,有一個自己的班底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長孫無忌從小教育他的。

 “確實能去。”蕭鉞說道,“房老二那傢伙雖然可惡了一些,但有些話其實也沒說錯,人家的的確確是憑藉自己的真本事,從一介白身在短短數日走到現在的。

 這對吾等來說,同樣也是個機會。”

 蕭鉞的確看重了其中的機會,他在家裡行三,比眾人的處境更加尷尬。

 有這樣的機會,自然得抓住。

 李德獎也點了點頭,但是並沒多說什麼。

 李靖也給他來信了,沒有要求他如何,一切交由他自己決定。

 從這點兒來說,李靖比長孫無忌更像個父親一些。

 站在李靖的角度來說,他當然是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一輩子都是如此,本本分分,兢兢業業,

從不站隊什麼的。

 可這一次對於李德獎來說,是個機會,他將選擇權交給了李德獎自己。

 長孫衝點了點頭,道:“聽聞殿下去了洮源城,明日待殿下歸來後,再與殿下相商,大家都準備準備。”

 在長孫衝看來,他們這樣一群俊傑相投,李承乾哪有拒絕的道理?更何況房遺愛、程處亮這些莽夫李承乾都收留了,他們又怎會例外?

 而與此同時,李承乾也終於等到了他今日要等的客人。

 “崔明遠見過殿下。”再一次看到李承乾,崔明遠恍如隔世。

 當初李承乾離開涇陽之時是他目送出城的,彼時的李承乾,不過數十餘人。

 可轉眼數月過去,李承乾已經再也不是昔日的李承乾了。

 “數月不見,倒是忘了恭喜崔別駕高升。”李承乾笑道,“請坐。”

 崔明遠坐下後,說道:“不知殿下此番喚下官前來,所謂何事?”

 他其實也有些蒙,李承乾在赤水源的事兒,他自然是聽過的,而且知之甚多,每聽一次,就感慨一次。

 可他沒想到,李承乾竟會主動邀約他前來。

 “不知崔別駕對這洮州一地怎麼看?”李承乾不答反問。

 崔明遠說道:“與長安之地自是不能比,不過勝在百姓勤懇,只要多休養生息幾年,衣食無憂無虞。”

 他這是在提醒李承乾,你可別把戰火拖到洮州來。

 洮州可遭受不起!

 李承乾笑而不語,道:“洮州本就土地貧瘠,想要種植糧食養活自身,何其艱難?”

 “殿下又有何高見?”崔明遠問道。

 對於李承乾,他從來不敢小視,雖然年紀不大,可單論成就而言,哪怕是他也是拍馬不及。

 不說別的,就說李承乾數月之餘在赤水源發展成如今這般,就是他難以望其項背的。

 李承乾笑道:“高見談不上,倒是有些拙見,不知崔別駕可願意聽聽?”

 “殿下請言。”崔明遠道,李承乾把他從臨潭喊來,肯定是有事情,大家都這麼忙,沒事情誰會耽誤時間?

 “本王是這樣想的。”李承乾說道,“既然洮州本就土地貧瘠,那不如另闢蹊徑,在洮源一地開設榷場。”

 “榷場是何物?”崔明遠有些不解。

 這是宋朝的產物,只是李承乾記混了,不過當下也沒在意,說道:“就是讓兩國自由貿易的一個地方,互通有無……”

 說白了就是行商。

 崔明遠瞬間秒懂。

 不過他也不是迂腐的人,只要能改善來百姓的生活,做什麼倒是不重要。

 而且,洮州一代,真要靠種地養活一家子,著實有些為難人了。

 “開設榷場之事,下官可以上奏朝廷,只是下官有一事不明,還請殿下解惑。”崔明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