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一心三用 作品

第141章 函谷大梁

“這位大人物會不會……”白玉玉試探的問。

 “我知道你想問什麼問題,不用說明白。”莫逸信回答。

 “星辰下照山成型,在天星作用下自然形成的龍局帝座才最有力量,叫做先天局;人為後天形成的垣局要弱很多,叫後天局;佔據先天之氣的人和佔據後天之氣的人進行競爭,高下立見。”

 “《撼龍經》雲:

 崑崙山腳出真顏,枝枝腳是破軍山。

 連縣走出瀚海北,風俗強悍人粗頑。

 生兒三歲學騎射,骨鯁剛方是此間。

 山來隴右尖如削,盡是狼峰高更卓。

 此處如何不出文,只為峰多反成濁。

 高山大隴峰多尖,不似平原一錐卓。

 行行退卻大散關,百二河山在彼間。

 大纏大護到函谷,水出黃河如闕環。

 低平漸漸出熊耳,萬里平原似如砥。

 大梁形勢亦無山,到此尋龍何處是。

 識得星峰是等閒,平處尋龍最是難。

 若無河海與淮漢,渺渺茫茫不見由。”

 “上面這段話詳細講述了中華南龍從崑崙山源頭,經連縣,過瀚海北,跨過崇山峻嶺,出大散關,經函谷關,黃河水出萬里平原,經熊耳,到大梁,講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

 “知道函谷關在哪兒?”莫逸信問道。

 “知道,以前去旅遊過。”白玉玉點點頭說。

 “大梁呢?”莫逸信又問。

 “知道知道,距離吃小籠包的地方不遠。”白玉玉回答道。

 “嗯!你的地理知識還不錯。”莫逸信誇讚道。

 “函谷關到大梁中間的區域,形勢少高山,大多是平原,平處尋龍最為難,想借助天星之力,就要在這處平原上找到真龍脈,在上面合理佈局才會最具效果,若無河海及淮漢,渺渺茫茫不見由,何其難哉!”

 “我也在研究風水玄學,怎麼沒有看到你這種內容?”白玉玉有些疑惑。

 莫逸信眼皮一抬,來了興趣,原來此女是同道中人。

 “你也學習過玄學?”

 “是啊,我也經常看這方面的書籍,你等等。”白玉玉說完話站起身上樓去了。

 不一會,她手裡拿了幾本書下樓來,來到茶几旁坐下。

 莫逸信接過她手中的書一看,一本《陽宅三要》,一本《葬法要訣》,還有一本是《韋千里命稿》。

 莫逸信把書摞好放在茶几上,笑了笑。

 “也麼樣?這些書值不值得一讀?”白玉玉有些心虛。

 “當然值得一讀,但是研究玄學是一回事,應用玄學又是一回事!”莫逸信回答。

 “怎麼講?”白玉玉問道。

 “大千世界中研究玄學的人多不勝數,但真正精通的人能有幾個,真正能應用的又有幾個!你見過幾個能看的準的?”莫逸信反問道。

 “鳳毛麟角!”白玉玉若有所思。

 “會看書的人很多,能看懂這方面書籍的人卻少了很多,這些書籍大多都是古文,很多現代人把這些文言文編譯成白話文書籍,但事實上這些搞編譯的人也不知道自己解讀的對不對!”

 “況且,那些真正掌握玄機的人萬中無一,甚至比例更小,他們好不容易悟透天道,怎麼會毫不吝嗇的寫出來教會你,他們通常用晦澀難懂的讖言,主觀上增加閱讀理解的難度,何況這些觀象問道的方法本身就奇妙無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豈可是一言兩語能說明白的,這是研究玄學的一大難關。”

 白玉玉靜靜的聽著。

 “即是有人看懂了,成為高能大士的幾率也很小,在實戰中想從紛繁萬化的象中剝離出真相,更是難上加難,需要長期修行心法。”

 “什麼心法?”白玉玉問道。

 “別以為那些遠離凡塵、隱居山林之中人是閒來無事,其實他們就是在磨練心志。”

 “人秉天地靈氣,一開始孕育在母體之中,心臟、大腦、感官基本同時關聯發育,其他器官也相繼發育,接收到第一次來自外界的感應刺激,就會在大腦中留下痕跡,經過分娩、發育、成人,再到步入社會獨立生活,每分每秒都會在大腦中抹下印跡。這一過程中,人發育成形成象,逐漸走向旺盛,本性卻在不斷泯滅了,當人形象開始衰退,人的本性又會裸露出來,如同水高石沒,水落石出。人的本性就是孕育自身的先天之氣,先天之氣在人體內自主流轉,從外象看是心臟自主搏動產生生命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