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 作品

第55章 袁瑞的身世(2)(第2頁)



    袁瑞隨著成長,也跟隨母親在自留地裡勞作,也幫助母親進行農活。通過這些,他感受到了勤勞和堅韌的品質。父母教給他正直、勤勞和善良的品質。



    在北方農村,人們勤勞的上工,掙工分,一年一日日重複著過活。



    六十年代的夏日,陽光一出來,農村的人們就早早起床,去田間勞作。在太陽變得火辣辣曬之前回家,回家吃過午飯後,然後在陰涼處鋪上一張涼蓆小憩,微風拂面,感覺格外舒適。午休兩三個小時後,吃過晚飯,大家一般會聚集在院子裡的大樹下或者葡萄架下圍坐在一起喝茶、打牌。也有些人伴隨著知了的鳴叫聲,搖動著大蒲扇扇涼風,與鄰居閒聊。偶爾,村裡還會放映露天電影,看完電影后便是回家休息的時候了。



    農村都有自己的水井,井水挖得很深。因此,即便在炎炎夏日的三伏天,井水依然冰涼。勞累了一天的人們會打一桶井水,用來擦拭身體以降溫。有的人則會到水庫或河裡洗個涼水澡,洗去一天的疲憊。



    孩子們閒來無事時,大多會和玩伴們一起玩躲貓貓、抓青蛙、摸魚兒。他們還會利用枯樹上的枝條生火,燒玉米棒子,並相互挑戰彈弓的射擊技巧,或者煽動著火柴盒。



    當時還沒有冰箱,售賣冰棍的人們會把冰棍放在小推車或自行車架上的箱子裡保存的,箱子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棉被,以確保冰棍不會融化。當孩子們聽到一聲聲“冰棍”的叫賣聲,孩子們會找到父母要一兩分錢,歡喜的拿著零錢跑出來,買上一根冰棍,那個時候一根冰棍只有一兩分錢。那時的“冰棍”叫賣聲是夏天最令孩子們喜愛的聲音。



    北方的冬季,寒風凜冽,大地被白雪覆蓋,孩子們在這個冰天雪地裡玩得不亦樂乎。他們自制工具溜冰,暢快地在冰面上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



    與此同時,成年人們沐浴在溫暖的冬陽下,有的靠著牆根曬著太陽,慵懶地享受著冬日的溫暖。有的聚在一起一邊打牌,一邊侃大山。他們將歲月瑣事和趣聞笑談交織在一起,忘卻了嚴寒的寒冷。



    冬季裡的取暖方式簡單而樸實。大家都用灶臺燒柴火來取暖,儘管灶臺裊裊炊煙,但這也成了家家戶戶特有的風景。人們一邊燒柴火,一邊拉著風箱,努力讓溫暖的空氣充盈在屋內。家境稍好一些的人家,會在臥室裡使用煤爐子,爐火熊熊,散發出宜人的熱量。



    一天的辛勞之後,家裡的人們圍在炕上,相互拉拉家常,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溫暖的炕榻成了他們交流的舞臺,幸福的笑聲在這個被愛與關懷充滿的空間中迴盪。



    當有客人來串門時,短坐的話,他們會坐到炕沿邊上,感受家人的溫暖。而若是長坐,主人便熱情地邀請客人脫掉鞋子,上炕來享受溫暖。久坐炕榻,大家逐漸養成了盤腿坐著的習慣,這種習慣成為了他們溫馨生活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