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心態穩得很!(第2頁)

 對於樓令來說,沒有看到欒書以前憋屈的時候,倒是對欒書崛起的過程看在眼裡,甚至是參與了進去。

 那麼一看,制定了晉國軍律和參與軍隊擴編的樓令,他可是幫了欒書不小的忙。

 所以,欒書有意無意一直針對樓令的理由是不是找到了?

 什麼理由?就是欒書慣於恩將仇報啊!

 那樣也讓樓令有足夠的理由懷疑欒黶今天這一出,到底是不是欒書在布什麼局,乃至於是挖坑讓自己去跳。

 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欒書想用“同流合汙”的方式將樓令拉上欒氏的戰車。

 “用任何想法去揣度欒書的惡意,反正不會有什麼錯。”樓令並非因為欒書的名聲這樣想,他純粹就是看出欒書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來到主戰場的樓令並不多麼忙碌,每一天就是記錄抓捕了多少戰俘,繳獲物資的種類與數量。

 要說有其餘什麼事情,樓令就是需要時不時去戰俘營巡視了。

 “這麼說,你所在的部落融合進入秦國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樓令對面坐著一個戎人的首領,更準確來講是秦國的貴族。他看著矮小且長相粗獷的秦國貴族,笑著問道:“秦國向西擴張到哪裡了?”

 該秦國貴族叫秦張,聽說是融入秦國之後才改得稱呼。他想了想,答道:“‘冀’地再往西約三百來裡?”

 那是哪呢?

 樓令倒是知道秦國的“冀”地在哪。

 所謂“冀”地是秦人最初的棲息地,也被秦人當成祖地,它的所在遠在“洛邑”以西兩千多里之外。

 從“冀”地再往西邊,目前是犬戎的棲息地,日後會被設立一個叫“隴西”的地名。

 樓令來戰俘營的時候,會隨機找秦人的貴族聊一聊。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秦國貴族願意跟樓令聊天,只能說大多數秦國貴族表現出相當強的敵意。

 只要有秦國貴族願意跟樓令聊天,多多少少會透露出一些秦國的信息,有利於樓令對秦國有更多的瞭解。

 “這麼看來,秦國目前實力很一般?他們的主要注意力,其實是放在了西邊。”樓令有了對秦國更確切的瞭解。

 另外一點,樓令首次知道秦國半數以上的人口放牧為生,導致超過五成的人口是在移動狀態,並不是待在固定的某個區域棲息。

 “那樣的話,他們到底是算農耕文明,還是遊牧文明?”樓令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

 反正總得來說,秦國的胡化顯得非常嚴重,要是沒有誰將秦國的戰車調頭,說不定越打越西邊越像是異邦文明瞭。

 某方面來講,樓令倒是樂見秦國一直向西擴張。

 要是秦國擴張到西域那邊,必將發現一個新的“世界”,乃至於可能與歐羅巴文明迎頭撞上。

 畢竟,歐羅巴以後會出現一個叫亞力山大的“雙頭插”,他率軍一度打到印度,留下相當多的希臘各城邦人口在亞洲。

 到了西漢時期,希臘人甚至在西域以西建國,西漢稱呼為“大夏”,其實正式的國名叫巴克特里亞。

 “是誰將秦國這乘戰車重新調頭的呢?”樓令發現自己並不知道,瞎胡猜:“是秦孝公?”

 其實不對,秦穆公拉了一次秦國的戰車方向,調頭向東被晉國擋住,後繼幾代秦人簡直是被晉人打得滿頭包。

 一直到“三家分晉”之後,到了秦獻公又拉了一次,隨後秦孝公確認東出的國策。

 “商鞅這個人……,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一舉改變了諸夏大地的形勢,沒有他的話……,最終哪個諸侯國會一統諸夏?”

 樓令多少有看過科普,再結合自己魂穿後的瞭解,確認變法前的秦國只在秦穆公時期崛起了一下下,要不然春秋階段幾乎全程拉垮。

 而變法完成之前的秦國,屢次東出的結果無一例外都是被中原人暴打,又一次次龜縮了回去。

 “沒有秦國,也許完成一統的諸侯國會是楚國或齊國。”

 樓令覺得楚國辦成的機率更大一些。

 沒有其它因素,只因為楚國是第一個敢於公開說要取代周王室的諸侯國,並且他們也真的付出了努力。

 至於說齊國也有可能,主要是他們的擴張速度一點不輸給楚國,野心方面也足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