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這怎麼好意思?(第2頁)

 有那麼一點,秦人與中原列國的人不同。這個不同之處就在於秦人的發冠出現了鞭子的款式,發冠也是靠後歪斜,不再如中原那般“中豎”了。而扎辮子這種做法就是胡化的一種體現。

 看看狐雍的髮飾,他也紮上了辮子。

 當前的諸夏文明並不排外,也不會因為某人或某個家族、諸侯國的發冠變了就喊打喊殺,只是一旦發生接觸不再擁有禮儀,基本上也就不用“做人”了。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上面那一句話到唐代孔穎達才會對《春秋左傳》進行註解。

 只不過,相似的理念很早就已經出現,尤其被周公旦進行強調,更是成為了真理。

 通俗點來講,從春秋到往後的時代,中原政權就是將不懂禮儀的人那一類歸為禽獸。

 樓令對於禮節其實不是那麼在乎,只是必須表現出在乎的一面。這是身份帶來的必備要求。

 說白了,樓令成了現有規則的利益既得者之一,他不對規則進行維護,豈不是在撬自己的牆角?

 可能是由於處在“文質彬彬”的環境太久的關係,樓令被狐雍突然間開出價碼搞得愣住。

 要是其餘家族的一家之主那樣說,樓令還真就願意相信。

 可是……,胡化了的狐氏之主狐雍那樣講,有多少可信度著實會讓樓令存疑。

 那些異邦的生活條件更為惡劣,他們為了能夠生存下去,不會去講什麼承諾,更多是上一刻詛咒發誓,下一秒拔出利刃從後面捅腰子。

 關於那種絲毫沒有信譽可言的做法,異邦的人稱之為:一切為了生存。

 只是,狐雍做出那樣的表態,又讓樓令不能沒有任何正面的回應。

 這裡不是樓令貪,主要是面對這種情況不給回應,傳出去日後沒有家族再敢投奔樓氏了。

 “狐氏還是要回歸嗎?”樓令先問這個。

 狐雍猛點頭,給出了積極的答案:“正是!為了迴歸,我們願意做任何事情。”

 樓令又問道:“你們是正在遭遇什麼威脅嗎?”

 “這……”狐雍遲疑了一下下,因為遲疑不得不解釋道:“不是我要刻意隱瞞,只是不太好講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