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可勁折騰

總體來說,春秋戰國根本不存在什麼祖宗家法,為了生存講究的就是一個求變。

 在春秋時期,楚國最先組建特殊軍團,取名為“左右廣”。

 楚國的這一支“左右廣”屬於國君的近衛,規模大概也就一千五人,只是他們的裝備無比豪華,將“戟”作為標配武器,並且人人披甲,個別精銳中的精銳用的是犀牛甲。

 第二個搞整編制披甲部隊的不是國家,他們是晉國的魏氏。

 不好說魏氏是不是模仿楚國的“左右廣”了,反正魏氏的重步兵也是使用“戟”這種近戰兵器。

 一開始,魏氏的重步兵只使用“戟”,也就是帶了矛頭的“矛戈”,慢慢再配上盾牌與弓箭,直至有一個叫吳起的人接手繼續訓練,再加上從內政進行改革,魏武卒也就出現了。

 所以,到了戰國階段的魏國,他們的魏武卒並不能簡單的講軍事,還要搭配上給予的待遇,才算是魏武卒。

 到後面,等魏國失去河西之地,可耕作田地丟了許多,一代和二代的魏武卒成員健在不少,問題是魏武卒作為國家一支精銳軍團的編制卻消失了。

 說白,無非就是魏國養不起魏武卒了而已。

 目前楚國已經有“左右廣”這一支精銳,其內的成員從武備到各方各面並不是自己出資,完全是楚國之君列裝與供養。

 因為是這種模式,能夠將楚國的“左右廣”視作為一支職業軍團,國君富有當然養得起,一旦國君變窮的話,肯定就是“左右廣”不復存在。

 離魏氏搞成批量的重步兵還需要四五十年左右?

 在當代,也就是樓令所處的這個時代,晉國各個卿位家族其實沒有在嘗試組建精銳軍團,以前怎麼樣,到了當前仍舊一樣。

 倒是欒書推動的變革之中,涉及到了組建精銳部隊,也就是要求每個家族納賦的時候,私軍之中必須有多少披甲率。

 欒書只是提出那個建議,暫時遭到多數卿大夫的反對。

 卿大夫反對的理由很現實,他們該給予“士”和“徒”的待遇都給了,一旦要求某些“士”或“徒”必須著甲,並不是要求誰披甲,那個人就有足夠的訾產買一套甲。

 所以,卿大夫也不是完全反對,他們只是希望軍隊變革慢慢來,至少給各個家族一個緩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