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塵世美 作品

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技轉化生產力

三車間辦公室內。

六七名五十歲左右的中年人此時都被車間主任喊了進來。

該說不說,就面前這些人,在這個車間內可以說,都是可以橫著走的存在,不知道帶出來了多少徒子徒孫。

“長話短說,不耽擱大家時間,諸位老師傅都是焊工行業裡的技術大拿,手藝我是相信的~!”

“關於軋鋼廠要興建家屬區,相信應該都有所聽說了,不瞞諸位,市裡,區裡,基本上已經把前期工作安排妥善,但在這之前,我們還要面臨一道小小的關卡~!”

說著,李峰把技術部門設計好的鋼桁架橋樑的圖紙,展開後鋪在了辦公桌上,本就認真聽的師傅們,聽到是關於新建家屬區的消息,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

李峰讓開了位置,示意他們上前,先看看這幅圖紙再說,設計歸設計,能不能完成,還得看這些老師傅們,有沒有相關的經驗。

這座橋,不說用個一百年,至少得邁過千禧年後,使用壽命得達到三十多年,那還差不多,到後面,隨著經濟的發展,這樣的鐵橋,自然會被新的橋樑所取代。

“李副廠長,這是,鋼橋樑?”

老師傅有的端著眼鏡腿,有的託著腮幫子,觀察了片刻後,最後統一看向了李峰。

“對,三十二米跨度的一座鋼橋樑,廠裡決定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畢竟是咱們自己的家屬區,也不好給政府添負擔~!”

“現在就差這臨門一腳,畢竟咱們廠之前,也沒有過這種大型鋼結構焊接工作,我覺得還是得向各位老師傅取取經,看這件事兒,能不能廠裡自己解決~!”

李峰笑著點了點頭,示意老師傅們都找個凳子坐下,隨後從口袋裡掏出了香菸,一人一支,發了過去,擺出了請教的姿態。

“修橋補路,這是自古以來都是行善積德的好事,李副廠長,不管是為了咱們廠家屬房,還是為了別人出行方便,只要材料到位,我們幾個豁出去也把這事兒給解決了~!”

“老丁,先別急,我老朱多一句嘴,他們設計的時候,恐怕沒有注意,現階段鋼製橋樑,大多還是鉚接,比如江城的長江大橋~!”

看到老夥計拍起了胸脯,要把活計給攬下來,另一位戴著眼鏡的老師傅沉吟片刻後開了口,李峰記得這位朱師傅,曾經楊廠長在的時候,還上臺領過獎。

“沒事,畢竟是咱們廠第一次幹,丁師傅有這樣的勇氣也是好事,橋樑施工,有勇氣是好事,但安全咱們也不能忽略,朱師傅,我想聽聽您的意見?”

先是把性子比較急躁的丁師傅給安撫了一通,李峰隨後把注意力看向了朱師傅,這方面細節,他還真沒關注過。

“我去過江城,前幾年江城的長江大橋,抱著學習的心態我去親自上去看過,但主要的連接部位,基本都是鉚接,後來我也問過,因為他們所用的鋼材,是碳素A3鋼~!”

“含碳量高,可焊性差?”

另一位老師傅聽到話尾,第一反應,就是把A3鋼的缺點給說了出來,在這裡的,都是七級以上的師傅,焊接是個頂個的都是一把好手,在此時專業性都顯現了出來。

“所以,橋樑的施工,我們還得考慮材質,如果是合金鋼,可以考慮焊接,如果還是選用高碳鋼,我的建議是鉚接,鉚接技術上也沒問題,只是咱們廠沒有氣動鉚接機,恐怕還需要解決這個問題,鉚接工人也需要培養~!”

好傢伙,本來以為,三十二米的橋樑,軋鋼廠那是手到擒來的活,沒想到到頭來,又有新的問題。

氣動鉚接機,這玩意,李峰還真沒聽說過,氣動風炮,他倒是見過,還有鉚接工人,上哪裡弄又是個問題。

“材料得耐腐蝕,有較強的承載能力,屈服點不能低,還得有一部分韌性,用於應力平衡,這種合金鋼,恐怕不好弄~!”

另一位老師傅,猛吸了一大口香菸,在肺裡憋了半天,吐出來時,把另一條路,又給堵上了~!

“屈服點,是指屈服度麼,高屈服度的船用合金鋼,用來造橋行不行?”

耳朵裡好像聽到了一個熟悉詞,李峰看著絞盡腦汁的幾位大師傅,試探性的看向了幾人,心裡面已經有了一些打算。

“那倒是再合適不過,不過,李副廠長,屈服點和屈服強度是兩個意思,船用鋼材,屈服強度夠高,焊接性能優質,但咱們,可沒有這種材料的配額,鋼鐵廠出來的合金鋼坯,就送到造船廠去了,輪不到咱們頭上~!”

朱師傅苦笑了一下,船舶用鋼鐵材料,比自家民用的級別上高上許多,就軋鋼廠這仨瓜倆棗,跟國內哪個造船廠掰手腕,那都是掰不過的,想搶人家嘴裡的吃食,用來造橋,上級部門可不會輕易答應。

“鍋爐,有了鍊鋼鍋爐,咱們自己才能煉製出自己所需的材料,最近首鋼的三十噸氧氣頂吹轉爐,可風光的緊吶~!”

另一位老師傅有些酸溜溜的說道,紅星軋鋼廠別說跟造船廠比了,就是京城的石景山鋼鐵廠,都能橫掃整個京城。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李峰忽然想起了,年前的十四國訪問團,不是去摩洛歌找宗主國鐵塔大采購了麼,石景山鋼鐵廠怎麼還不努把力,把大型的氧氣頂吹轉爐抓緊弄回來。

他們不抓緊弄回來,軋鋼廠怎麼接手他們的二手轉爐,這他喵的忙來忙去,突破口還在源頭,被上游的冶煉給限制住了。

電爐鍊鋼,用不起,大型頂吹氧氣轉爐,排不上號,二手的三十噸級小型轉爐,那自家還是能玩一玩。

一想到轉爐所需要的電力,李峰又想起了鄭主任之前說的,變壓器的負荷已經到達了極限。

這沒想到穿越一場,到頭來還是跟玩建設類的遊戲似的,一環扣一環,想要點亮一個橋樑的科技樹,還需要點亮之前的一系列配套基礎,麻煩的要死。

“廠裡的技術研發部門,有關於合金鋼的技術資料,這方面我來找上級部門溝通,找石景山鋼鐵廠協調試生產,你們也得先熟悉熟悉新型合稱鋼,科學技術還是要轉化成生產力~!”

鍋爐,電力,材料配方,所有的一切,彷彿都是限制軋鋼廠更進一步的枷鎖,想要轉型升級,那就得把這一系列問題給解決。

從焊工車間出來,李峰想明白了,就像他所說的,科技只有轉化成生產力,才能推動軋鋼廠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