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交戰

從結果來說,施安樂菩薩的應身是被楊廣逼死的。

楊廣明明知道女尼不能食不淨肉,也知道施食不可不受,卻把對釋門中人如劇毒的人丹舍了她,令女尼破戒壞了修行。後又在女尼搭救眾冤魂時引動人道氣數欲要傷她性命,這應身雖是主動坐化,但到底是受了楊廣的逼迫,這殺身因果自然是要落在楊廣頭上。佛門有五逆罪孽之說,一為殺父、二為殺母、三為殺阿羅漢、四為破和合僧、五為出佛身血。此五條條條皆是大罪過,犯五逆罪者不能受菩薩戒,不得往生佛國淨土。原本要落在楊廣身上的業力被王朝氣運分擔,給原本就岌岌可危的氣運天柱來了個狠的,基本等同於施安樂菩薩的應身用自己的性命加快了隋朝滅亡的步伐。王朝氣運衰退最先影響到的是那些依附人道而存的神只,他們大多是因忠義賢能而得敕封,受朝廷供養,對氣運變化最為敏感。長安城隍首當其衝,周身金焰黯淡,由氣運支撐的金詔級數險些就此跌落,神力大為衰落。隋朝早已是外強中,百姓有倒懸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昔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歷朝歷代莫不如此。混沌之外,顥天殘界迴歸洪荒的進程已經到了尾聲,三官大帝立於虛空,與天庭諸神相對。顥天殘界迴歸的大勢自是無可更改,但融合之後顥天界眾神又該如何自處?山水之神還好說,地只有自留地作為存身之階,頂多是多出幾個上司更受管束,維持位格不墮還是能做到的。幽冥諸神更是無所謂,陰曹地府依託六道輪迴之偉力聯通諸界,也樂得不必兩頭跑。只有天神有些麻煩,封神之戰後,洪荒神位已滿,眾神雖不見得真心敬服玉帝,卻也下意識的抗拒擁有相同神職的神只奪權。若非天道極力促成此事,怕是早就鬧將起來了。作為顥天界的話事人,三官大帝自然有義務出面與天庭眾神協商,調停矛盾。三官大帝皆是二品青詔,眼下又得了圓滿天道的大功德,饒是玉帝見了也甚感棘手。紫薇瞥了一眼那名不副實的伯邑考,分毫不讓,“吾乃紫微星所誕先天星神,眾星群鬥之主君。你又有何功績?是何出身?安敢竊居紫薇大帝之位!”伯邑考訥訥不言,他雖佔了這紫薇大帝之位,卻難坐的穩。八萬四千群星惡煞大多出身截教,自是聽從金靈聖母之命,他這統率諸天萬星的紫薇大帝只是個空架子,有名無實罷了。再說那金靈聖母,敕封執掌金闕,坐鎮斗府,居周天列宿之首,為北極紫炁之尊,坎宮鬥母正神,竟是與鬥姆相沖。神仙位業圖猶在,眾人不會不知道鬥姆之職權,卻還是選擇這麼做,是否是在掃清鬥姆的影響,這其中怕是有深意?洞陰帝君老神自在,玄女只為天道功德而來,西王母又是天庭至尊,這時候她反而不好說話了。清虛帝君此刻也瞧出了端倪,若他所料不差,鬥姆遠走洪荒另起爐灶之事恐怕另有隱情。 這先天道後跟腳出身不比三清差多少,在道教中的地位不低,怎的舍了洪荒世界基業,另闢星海演道?且以他所見,鬥姆明顯和釋門糾纏更深,莫不是受人排擠,這才不忿出走?清虛帝君眼中閃過一絲玩味,說起來也是紫薇主動找自己結盟,表示鬥姆願意助后土一臂之力的,這其中的彎繞算計似乎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多。眼下紫薇如此作為,莫非是挾顥天界以令洪荒,為自己和鬥姆出口惡氣的同時,又要藉此奪回權柄神位?那可真是一出好戲啊!清虛帝君不由起了興致,若要驗證他的猜想也不難,只看坎宮鬥母和紫薇帝君之位是否物歸原主便是了。若論星辰之權,無人能出鬥姆之右,若是鬥姆出手,莫說這些後天所封的星神,便是眾位古神也要暫避鋒芒。紫薇仗義執言,顥天界眾神自是感念,天道便也多偏向他幾分。諸天星辰齊齊震動,星光大盛,隱隱要掙脫出封神榜束縛,眾星神神位也是搖搖欲墜,幾乎離體而去。清虛帝君見了,自然曉得是鬥姆出手,只沒由得心中一動,想起另一件事來。封神榜即是赦封神位的法器也是令眾神不得自由的枷鎖,修道之人閒適自在,最是不耐約束,莫非.......如此想著,便見那玉清境清微天中飛出一道清氣,卻是玉清教主的化身出面了。那玉清道人手持三寶玉如意,與鬥姆虛空鬥法,鬥姆十臂齊動,無數太古巨星化為流光,照著玉清道人劈頭亂打。玄女見了不由一愣,紫薇事先並未說明來意,她可不願捲入這等麻煩之中,周身水精之氣瀰漫,轉身離了此處。玉清道人只是教主一念所生的化身,鬥姆不留餘力之下自然不是敵手,只見海量星辰結成陣勢,硬生生磨滅了這化身中一縷神念。“鬥姆!而敢!”那崑崙山中,玉清教主元始天尊正神遊天外參悟大道,忽的心頭一滯,覺察化身隕滅之事,不由大為惱怒,取了法寶便要找鬥姆要個說法。清虛帝君見事情越來越大,不由也打起了退堂鼓,這種等級的鬥法可不是他能參與的。卻不料退意剛起,靈臺中趕山鞭一動,傳來后土娘娘的法令,心中不由連連叫苦,轉身也隨著玄女離開的方向而去。玄女自是要去往西崑崙瑤池的,遁光一閃便不見了蹤影。清虛帝君遙遙望向東崑崙,此處便是元始天尊道場所在,只見山中有金霞萬道,紫氣升騰,仙鶴清鳴,芝草遍地,好個靈氣匯聚的洞天福地。清虛帝君落在山下一處石橋上,只覺心如擂鼓,難以自制。定了定心神,清虛帝君將手中趕山鞭當空一晃,后土符令靈光微動,裹著清虛帝君穿過護山大陣與重重禁制,落到一處巍峨山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