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大生產(第2頁)

 面對如此複雜的局面,張雲哪怕擁有後世的一些眼光和預知,也不敢說自己的決策就一定正確,因此才需要總部和老家大佬的指點和把關。

 而既然老總等人沒有異議,那至少說明此次規劃在方向上是沒有大的問題的。

 剩下的,自然是靠軍分區部隊自己打拼,以及自己如何善用繳獲加成系統這個金手指了。就看自己能否帶著部隊,從第一軍鬼子駐地太原周邊,狠狠的咬下一塊肉來,並逐步改變北方抗戰的這個局面。

 ………………

 確定了後續發展方向後,張雲自然幹勁滿滿。

 他隨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軍分區組織開展了一次大生產運動。

 前文說過,由於張雲之前豪氣萬千的大手一揮,贈送了來援部隊十多萬套軍衣棉服以及被褥餐具等物資,直接造成了軍分區儲備物資數量的急劇下降。

 雖然張雲“套現”的棉花布匹等原材料還算充裕,但是棉服軍衣等現成物資的儲備卻顯得捉襟見肘。

 如今的情況,是棉花布匹堆滿倉庫,可是棉服被褥卻數量不足;鋼鐵、炸藥等原材料數量不少,但是子彈炮彈數量卻已經有些緊張;鋁材等原材料儲備數量挺多,但是餐具水壺等物資卻急需補充。

 因為,為了儘快補充倉庫急需的物資,為下一步戰爭計劃的順利展開打下堅實基礎,張雲便安排軍分區的後勤部和政治處等,聯合控制地區的地方抗日政府,鼓勵組織民眾們開展了一次大生產活動。

 從1940年12月底,一直到1941年2月初,一場由廣大軍民積極參與開展地轟轟烈烈大生產運動便拉開了帷幕,全軍分區超過百萬的軍民共同上陣,共同生產物資,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在這個有些寒冷的冬日裡,由後勤部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的一批小工廠小作坊便應時而開。這些軍民小工廠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中不乏很有現代意味的一些輕工業加工廠,如紡織廠、成衣廠、肥皂廠、小型鋼鐵廠、榨油廠、磨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