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 作品

第17章 誰是背信棄義之人(第2頁)



    但頡利竟然硬生生的抗住了小腿之上的疼痛,依舊站在大帳中央冷眼看著李靖。



    兩個唐軍將士怒了,腰間橫刀出鞘架在頡利的脖子上,呵斥道:“大膽,見到大將軍膽敢不拜,你以為你還是高高在上的突厥大汗嗎?”



    主位上的李靖看見這一幕並沒有阻止,只是用饒有興趣的目光打量著頡利。



    他可是早就聽說了,頡利是被安修仁和李讓從老鼠洞裡挖出來的,他絕不相信頡利是什麼視死如歸的好漢。



    感受到刀架在脖子上,頡利的身體不自覺的顫抖了一下,但仍在努力維持著臉上那淡然的表情。



    他看著李靖說道:“而不過一介臣子,膽敢讓某家跪拜,就算某家如今淪為階下之囚,仍舊是與你大唐皇帝陛下平起平坐的突厥大汗,你才應該給某家跪下,李靖,你別忘了渭水之盟猶在眼前,怎麼,難道你大唐的皇帝陛下是那等背信棄義的小人嗎?”



    頡利此言一出,大帳之中的所有人都忍不住臉皮一抽。



    因為這話他們竟然沒法反駁。



    這一次,確實是大唐背信盟約在前。



    至於為何又會牽扯到渭水之盟,那就得從玄武門之變說起了。



    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發動了鼎鼎有名的玄武門之變,殺兄囚父後登上了大唐權力的頂峰。



    草原上的頡利可汗得知大唐國內發生變故,認為這是天賜良機,便發兵十餘萬人,南下進攻涇州,而後一路挺進到武功。



    同年八月突厥軍隊攻擊高陵,大唐的都城長安失去了最後一道防線。



    李世民匆匆派出勇將尉遲敬德作為涇州道行軍總管,在長安城北方六十里外的涇陽縣構築防線。



    尉遲敬德抵達前線後,立即開始組織反攻,與突厥軍隊在涇陽打了一場惡戰,斃敵千餘人,並活捉敵軍將領阿史德烏沒啜,即後來的大唐異族名將執失思力。



    只是尉遲敬德在涇陽之役中取小勝,仍然無法遏制突厥人的前進步伐。



    頡利可汗的的主力最終還是進抵渭水河畔,直逼長安。



    彼時突厥二十萬雄兵列陣於渭水北岸,旌旗飄飄數十里,京城兵力空虛,長安為之戒嚴,人心惶惶。



    李世民只得設下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騎至渭水邊,隔渭水與頡利對話,指責頡利負約。



    不久後長安城內僅剩的唐軍趕至太宗背後,頡利可汗見到唐軍“軍容大盛”,又得知執失思力被尉遲敬德活擒,不由得心中大懼。



    李世民趁機鼓動三寸不爛之舌,並以搬空國庫為代價,換取與突厥結盟,雙方在渭水便橋斬殺白馬立盟,承若雙方互為盟友,永世不得背刺。



    於是頡利退軍。



    這場盟約,俗稱白馬之盟或是渭水之盟。



    讓突厥人打到長安城下這事一直被李世民引為生平之恥,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哪怕直到現在,突厥和大唐依舊是名義上的盟友。



    所以,頡利這話李靖還真沒法反駁。



    一時間,大帳之內的氣氛突然顯得有些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