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白 作品

第69章 米爾蘭帝國(二)(第2頁)

  面對史上最大的裁撤危機,那些曾經征服世界的將領們才意識到自己幹了一件多麼愚蠢的事情。

  而帝國的精英們也才發現,自己手上拿的不是一個聚寶盆,而是一個不斷需要補窟窿的爛木桶。

  在完成統一世界征服全球的壯舉後,米爾蘭帝國的元首不到一年就死於疲勞。

  繼任者力圖改變這一結局,恢復經濟發展,於是大刀闊斧的先向軍方動手。

  把軍隊的數量從原本的六千多萬,壓縮到三百多萬,為此差點引發兵變。

  而從兵轉民的部分士兵,很多又變成了孔布主義分子,形成了一股新的不安定因素。

  在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和震盪後,米爾蘭帝國才開始慢慢恢復到真正的和平。

  只不過由於沒有對手,軍隊只保持了基本規模,他們整日無所事事,開始和公務員一樣朝九晚五的打卡上下班。

  訓練也開始荒廢起來,為了節約經費,各種武器裝備也停止了生產,研發項目也早就叫停了。笑傲文學

  而由軍事研發所帶來的各種軍轉民科技,更是一個都沒有。

  要知道,在藍星上,人類發展最快的時候就是在冷戰時期。

  那些改變人類的發明,什麼計算機,衛星,火箭,核動力,基本都是在那個時期誕生的。

  而且毫不客氣的講,人類目前絕大部分的重大發明,都是由軍工體系研發,最後服務於人類的。

  一定的軍備競爭是可以提升科技的發展的。

  沒有了軍事技術的促進作用,其他科技領域就變得十分的緩慢。

  此時的米爾蘭帝國,雖然在經濟上恢復了一定的發展,但整個帝國已經像是一潭死水一樣毫無生機。

  繼續著那種高耗能,低效率的生產模式和生產科技,已經完全沒有那種“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雄心壯志了。

  別說核武器,就連火箭衛星潛艇都沒有能夠製造出來,甚至連相關的研發項目都沒有。

  至於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激光技術等等,這些依然是他們科幻小說裡的東西。

  社會發展同樣如此。

  由於沒有了借鑑和互補,整個米爾蘭帝國的發展缺乏新的思想以及社會競爭,人民從上到下都看不到任何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