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清達 作品

第174章 檄文

唐小綸最近看到一篇檄文,寫的不錯,寫的也很有深意,值得大家一讀。

 沒有人願意輕易改變自己,這根本的原因是內心的原生家庭價值觀在作祟,明知道哪怕是錯的,也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消耗自己和別人。

 但也有例外,一個人突然在短時間內完成爆發性增長,一定是有個人出現,將他一把從原有層次視野中拉將出來。

 教員原本就是湖南的一個窮苦書生,家中雖然有十幾畝地,但因為亂世影響,已經家道不振了。是他的岳父,一個海外留學回來的教授,將他從長沙拉到京城,在最高等級的學府,教員第一次拔高到了國際視野,他接觸到了當時最先進的發展理論思想,並認識了一幫志同道合的人。

 之後的發展軌跡,就是教員不斷的在當時的一線城市,北上廣積累資源,通過和牛人接觸突破認知。

 一個人最可怕的,就是具體實踐和理論相結合,教員就是這樣的人,他可以在殘敗落後的農村安然就寢,也可以發達的上海和國際友人談笑風生,他的思維將頂層和底層之間的認知隔閡完全打通打透,他就獲得了顛覆乾坤的決定性力量。

 一個牛人一定是可上可下的,如龍蛇之變,成蛇時俯身草莽,成龍時飛騰萬里。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偉人能夠從小讀的書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從你出生起,你的原生家庭,教育經歷,家鄉,甚至親戚朋友,所有的一切都構成一個大的認知圈,你就站在這個圈圈裡,觀察著外面的一切,你無法擺脫這個圈,你甚至都不知道要擺脫這個圈。

 在這個圈裡,一切都可以合理的解釋,但它就是很詭異的在束縛你的命運。那些覺醒過來的狠人,都是廢了半條命跳出了這個圈,而且把幾十年形成的固化思維,完全摧毀掉。唯有如此,才可以在廢墟上建立新的獨立思考方式,並把以前被顛倒的一切,完全顛倒回來,逃離認知圈,去接觸和見識更大更廣的世界。

 我們的認知邊界,就是我們世界的邊界,事實上無論一個人如何努力,他也觸碰不到存在於自己認知以外的世界。聽過一句很有道理的話∶認知就是你的維度,人是觀念的囚徒,世界上最難的監獄,是人的大腦,走不出自己的觀念,到哪裡都是囚徒。

 稻盛和夫的很現實的一段話,闖蕩社會幾年,你會明白人沒有背景、沒有機會、沒有貴人,說實話,你很難成功,這是現實。

 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人和人之間的競爭表面上看,是房子、車子、票子、面子。實則核心是競爭,是能力、是資源、是人脈、是圈子。而本質競爭是思維、是認知、是價值、還有人品。

 不要以你的認知去揣測別人的世界,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了煙而已,未知全貌,不予置評。 每個人都是帶著傷痛去成長的,這句話其實只講出了一半的事實,另一半的事實是:所謂的傷痛,不過只是自己還沒有具備的認知,以及背後所缺失的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