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笑餘生 作品

第530章 你勒索我

清晨,未央殿。

 文武群臣手握笏板,站立殿內。皇帝尚未駕臨,群臣間偶有竊語聲傳來,不知是在閒談還是在討論著什麼政務。

 鄭淮事件過去已有兩日,今日是永盛元年的最後一天,外放官員入京朝拜的日子。此時大殿內並無他們的身影,皇帝尚未下旨召見,他們就只能在殿外等候。

 晨曦第一縷晨光自門口處斜著射入大殿時,秦狄的身影出現在後殿的門口處。緩步走上御臺,甩動袖袍,端坐龍椅之上。

 楊公公見狀,上前一步,站立御臺,口中高呼:“皇帝早朝,眾臣跪拜!”

 長音結束,以魏徵陳松為首的文武群臣齊刷刷跪倒在地,大禮參拜。

 群臣參拜的聲音似有雷霆萬鈞之力,響徹雲霄。

 待到他們的聲音浪潮消散,秦狄口中一句平身,眾臣謝恩後,起身站立。

 抬頭向上看去,只見皇帝身穿一件黑紅相間的龍袍上,繡著金色五爪金龍。龍身騰空盤旋,龍目圓睜,不怒自威。頭上戴著九旒冕,旒串輕輕晃動。一根玉簪穿過他的髮髻,橫穿九旒冕。渾身上下,無不散發著帝王威嚴,強者霸氣。

 “宣外派官員上殿。”

 皇帝話音落下,楊公公口中高呼一聲,將旨意傳達。

 他的聲音傳到殿外,尚未落下,便被外面的內侍官員一個接一個的傳達下去。

 聲浪飄向遠方的同時,張琛率領身後眾人,踏上了漢白玉的臺階。次序是按照官職大小排列,張琛作為北都梁城的丞相,官居一品,自然位列首位。

 來到未央殿內,眾人跪拜後,按照在禮部演練時的位置站立。

 “諸位愛卿,今日你我君臣難得齊聚一堂,都抬起頭來。你們看看朕,也讓朕好好的看看你們。你們都是朕的肱骨之臣,有人在京,有人外派異地。京都官員就不必說了,整日在朕的眼皮底下晃來晃去。而你們被外派異地為官,大漢十五州,天南海北,不容易啊!”

 “朕登基一年有餘,你們中的很多人,朕還是隻聞其名,未見其人吶!咱們君臣之間唯一的溝通,也只是那一本小小的奏章。時至今日,甚至很多人的奏章,朕都未曾見過。”

 “朕就想啊,許是你們所轄之地的百姓安居樂業,無事可奏。亦是心中有所顧慮,不敢上奏?又或者是擔心路途遙遠,想為朝廷省下一筆錢?呵呵,今後不用擔心,也不必顧慮。朝廷設立的驛站,就是專門為你們的奏章準備的。”

 “這兩份奏摺,一份來自涼州邊關,一份來自蜀州邊境。寫這兩份奏章的人,一個是涼州的董昂,另一個是蜀州的棋通。朕看到這兩份奏章時,思索良久,依舊沒有關於他們的任何記憶。後經由吏部查詢,朕才知道,他們不過是邊陲小城的知縣。而他們的奏章,僅是向朕請安,彙報他們管轄之地的百姓現狀。”

 “雖是一道請安的摺子,朕卻倍感欣慰。幾千裡的路途,隨著驛站設立,奏摺旬月間便可抵達京都,速度至少縮短了一倍。同時朕也萬分慶幸,朝廷有如此忠心之人,大漢何愁不興。”

 “臣有罪!今後必會為大漢之興貢獻綿薄之力。”

 秦狄話音落下,張琛很是時機的高呼一語。有了他的帶動,殿內群臣高聲齊呼。

 見張琛這麼會來事,秦狄暗暗讚許。朝廷設立的三位丞相,各有不同。

 魏徵屬於守舊嚴謹派,處理內政絕對是一把好手。

 陳松處理內政雖有欠缺,但在軍事和邊防方面,很有建樹。

 張琛將兩人的優勢做了一個融合,內政的處理,總能拿捏的恰到好處。戰略方面,也有獨特的遠見。最重要的一點,很機敏。

 “今日召集你們入京,一是為了看看大家,二是告訴你們,越國雖滅,危機仍在。路漫漫其修遠兮,朕將與諸位愛卿,上下而求索。”

 “陛下乃千古一帝,臣等敬佩之至。今後必會不遺餘力,為國盡忠,誓死效忠皇帝。”

 文武群臣當眾表達忠心,口中的呼喊之聲消散後,秦狄從寶座上起身,緩緩從御臺走了下來。

 “朕如果沒認錯的話,愛卿應該就是晉城府的章天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