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笑餘生 作品

第414章 文武辨論

    一番激烈的爭論後,雙方是互不相讓。面對一群文官的紙上談兵,陳松倍感無奈。他也知道,這些人並無惡意,只是看待事情的觀點不同。



    就在他們爭論的正是激烈的時候,帝后蘇雨晴不知怎麼知道了這個消息,挺著個大肚子,來到朝房。



    她的到來,只是令朝房內有了端莊的安靜。眾臣見禮後,開始向帝后闡述自己的觀點。如何防守青州,為何讓李存孝的羽林衛回防。為何不能讓羽林衛回防,如何防守青州



    翻來覆去就這幾個問題,再三闡明自己的觀點以及佔據的利弊。



    聽著他們喋喋不休的爭論,蘇雨晴只覺得腦袋瓜子嗡嗡作響。以前也沒有發現,朝中眾臣竟是此番模樣。自己只是偶爾來一次朝房,便會看到此番情景。皇帝終日面對眾臣,難道他們也是這樣喋喋不休的爭論?



    想到這裡,蘇雨晴不由得開始心疼秦狄。怪不得有些時候他總躲著魏徵,現在看來,是身不由己啊!



    她雖貴為帝后,只能掌管後宮及皇城禁軍。至於朝中大臣以及京都的城防軍,若非特殊時期,她也無權直接指揮。即便是特殊時期,也要看朝中大臣是否會聽從她的調遣。原因也很簡單,他們效忠的是秦姓皇帝。



    不管哪個世界,只有皇帝在,大權絕對是在皇帝手中。就拿另一個世界的大漢來說,當年漢高祖活著的時候,呂雉絲毫不敢放肆。皇帝駕崩後,身為皇后的呂雉,才敢掌控朝中大權。



    面對軍國大事,此刻的蘇雨晴,只能提出她的建議。



    她的建議,在那些固執文官的眼中,真的就只是建議。尤其是兵部那些官員,他們只認皇帝玉璽與兩位丞相共同蓋下的印信。



    陳松雖是宰相,卻也無權單獨向兵部發號施令。魏徵同樣如此。



    這場特殊的辯論,雙方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極力說服對方。出發點都是好的,只是想法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



    文官主政,沒有任何問題,且兵部以及留守在京都的武官,從未乾涉過他們。而今敵軍北上至徐州,京都危機初現,這些文臣則義無反顧的摻和到了武將陣營。



    防禦京都安危,本是武將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文官的加入,那一張張能言善辯的嘴,硬是讓留守在京都的這些武將插不上嘴。反對文官的意見吧,他還給你講道理。本就不善言辭的武將們,愣是被一群文官說的一愣一愣的,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