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 作品

第59章 第 59 章(捉蟲) 出去一趟,……(第2頁)



    忙完這一通打扮,這才慎重地打開桌上的小匣子。



    於大仙從小匣子裡頭取出潘垚送的蛤嫲鏡,愛惜地擦了擦鏡片,不住道。



    “好看,這東西真是好看。”



    “土土啊,你挑的這一副好,黑黑的鏡片,一瞅就適合我師父和你說啊,上次去市裡,我瞧見橋洞下頭,那巾行就是戴著這眼鏡。”



    於大仙對蛤嫲鏡的喜愛,那是溢於言表的。



    要不是蛤嫲鏡不便宜,一副便宜的也得要十幾塊錢,他早就花錢買了。



    只是,這時候的豬肉一斤也才一塊一,大家夥兒都節儉,哪裡捨得花十幾塊錢,去買這耍漂亮,耍時髦的蛤嫲鏡。



    越是得不到,心口越是在騷動。



    從那一天起,這蛤嫲鏡就是老仙兒心目中的白月光了。



    他時不時還要念叨兩句。



    那市裡橋洞下的巾行,本領也就那樣,算命看卦的本事,還不如他老仙兒準呢。



    於大仙將眼鏡往鼻子上一扣,喜滋滋模樣。



    “好了,咱們出門去採春筍吧,走”



    潘垚



    “您別摔了,看路,戴了這眼睛,您瞧的清楚麼”



    “嘖,瞧你這話說的,”於大仙抬手摸了摸眼鏡,“這鏡片這麼好,我怎麼可能瞧不清楚”



    潘垚



    要不是老仙兒剛剛拐了下腳,她還真就信了



    潘垚心裡大大嘆了口氣。



    她背上揹簍,上前牽住老仙兒的手,在於大仙要開口之前,搶先一步道。



    “是是是,您瞧得到,是我人小,怕路上滑腳,回頭崴了,那可就不好了。”



    於大仙哈哈笑了兩聲。



    他哪裡不知道,這是小徒弟孝順自己這做師父的。



    竹林在村東方向,從老廟這處出發,要經過村子好幾處的田地,這時候細雨綿綿,雨不大,如細針,又似牛毛。



    春雨貴如油,鄉下地頭,小孩子都知道這句話。



    是以,雖然下著雨,大家卻都在地裡忙活。



    有人嫌棄蓑衣礙事,就戴了頂斗笠,光著腳踩在田地裡。



    潘垚從遠遠地方看去,就見老牛拉犁,甩著尾巴,一腳一個印記,慢慢往前,後頭,戴著尖頭斗笠的村民時不時吆喝一聲。



    春雨綿綿而下,芭蕉村繚繞著雲煙,寧靜得像一副畫。



    很快,大家夥兒就見到了於大仙臉上掛著的蛤嫲鏡。



    這陰雨的天氣,哪裡就需要墨鏡遮陽了



    老仙兒這顯擺的心思,那是司馬昭的心,路人皆知。



    “小大仙,這下雨的天,和老仙兒去哪裡啊。”



    有人打招呼,潘垚便揚了揚肩上的小鋤頭,笑著寒暄幾句,說要去竹林採竹子。



    村民說雨天路滑,竹林多蛇蟲,千萬小心。



    東拉西扯之下,大家夥兒就是不誇於大仙鼻子上那明晃晃的蛤嫲鏡,直把他心急得喲。



    潘垚心中偷笑。



    過了好一會兒,村民瞅著於大仙的臉,相互對視一眼,默契地哈哈大笑起來。



    過了好片刻,這才笑道。



    “老仙兒這蛤嫲鏡一戴,瞧過去更仙了,這是進城買的”



    於大仙臉色稍霽,總算是提到了。



    他拿手頂了頂鼻樑上的墨鏡,擺擺手,故作不在意模樣,道。



    “沒呢,土土這孩子孝順我的。”



    這時候的蛤嫲鏡,那真是時髦東西,大家夥兒瞧了個稀罕。



    他們讓於大仙摘下墨鏡,湊近臉,讓他將眼鏡往自己臉上擱了擱,又仰頭對著天空瞧了瞧。



    這時候沒有太陽,不見瀟灑,倒是顯得視野更黯淡了。



    稀罕過後,大家也就不稀奇了。



    “也沒什麼,就黑糊糊的,還耽誤幹活摘了摘了”



    可把於大仙鬱悶得不行。



    路上,於大仙還和潘垚嘀咕,“這是好看的,又不是用來幹活的,真是不懂好東西。”



    潘垚見他將眼鏡摘了,心裡放心了些。



    “對呀,就是好看的。”



    “師父,要我說,您顯擺錯人了”



    “叔叔伯伯們在村子裡幹活,又不出門做客,大家自然是怎麼舒坦,怎麼來。”



    “還有啊,我聽都顧菟都說了,蛤嫲鏡得配喇叭褲,蝙蝠衫,那樣才是頂頂時髦的。”



    “您要是有這一身行頭,去鎮子上,往小年輕面前走一遭,保準他們圍著你,不喊你大爺了。”



    “那喊我啥”於大仙好奇。



    “老大哥”潘垚鏗鏘有力。



    “哈哈。”於大仙點了點潘垚的腦袋,“你個小鬼頭,慣會拿師父逗趣。”



    兩人說著話,便到了竹林這一處。



    春雨綿綿而下,氤氳著潮溼,竹林這一處泥腥味也比較重,只見青綠色的竹子拔地而起,竹葉猶如一片片的利刃,春風吹來,竹葉微動,發出“錚錚錚”的響聲。



    因為有雨,這一片也格外的青翠。



    潘垚才走近,就覺得這處的炁息很是讓人舒服,清冽又富有生機。



    老仙兒說得也對,才幾日時間,好一些竹筍就破土而出,長成了竹子,倒是不能再吃了。



    潘垚擱下揹簍,拿著小鋤頭便去掘筍。



    於大仙想要幫忙。



    “別,您就站那兒,那兒地幹。”潘垚抬手製止,“我穿的是雨靴,您穿的可是棉布鞋。”



    潘垚眼睛利,很快便採了兩棵筍,往揹簍中一丟,和於大仙一道回去了。



    回去時候,兩人一道拐去了於大仙建房子那處,準備去瞧瞧,看看房子建得怎麼樣。



    “土土等等。”於大仙喚住潘垚。



    潘垚回過頭,就見於大仙又將自己那蛤嫲鏡掛上了。



    潘垚



    好嘛,這是聽了她的話,想在九龍鎮的小年輕面前臭顯擺,聽他們喊他一聲老大哥呢



    今兒下著雨,陶一鋒三人也沒耽誤幹活,還是乘船來了芭蕉村。



    瞧見於大仙,陶一鋒三人都愣了愣。



    這老仙兒,還怪時髦的。



    於大仙微微低頭,從眼鏡上頭瞅這幾個人,末了,他睨了潘垚一眼。



    那副模樣,渾脫脫在問潘垚,說好的喊老大哥呢。



    潘垚



    那邊,真子回過神,將鐵鏟往沙裡一鏟,腳一蹬,借了把力,這才將剷起的沙子往旁邊那細鐵格子網中揚去。



    潘垚多看了一眼,知道這便是篩沙。



    這時候沒有機器,這活兒得人自己幹,一鏟子一鏟子的將細沙篩出來。



    真子瞅了瞅於大仙,尤其是他鼻子上的蛤嫲鏡。



    “大仙,您這一身是這個。”他伸出大拇指,誇讚道,“不像咱們鄉下的大爺,倒是像城裡人了”



    於大仙樂呵呵,“哪裡哪裡。”



    “真的”真子不知於大仙是謙虛,“我見城裡橋洞下的看相算卦先生,他們也就你這副打扮。”



    於大仙嘀咕,“那些巾行啊,我去切磋過,那功力都不如我,好一些還是騙子,我們巾行的名聲就是這樣被敗壞了。”



    那邊,真子多看了兩眼,不無遺憾道。



    “您要是前些日子也是這樣一副打扮,您說求符,我哥保準立馬上您那兒拜拜,昨兒夜裡,我們也就碰不上那鬼打牆了。”



    昨晚嚇著了,雖然有驚無險,真子還是覺得,今兒自己的腿腳都不如之前有力



    於大仙聽潘垚說了鬼打牆那事,知道那鬼是他們村子裡的方懷舟。



    那孩子,也算是他看著長大的,聽了後,於大仙心裡也十分不是滋味。



    “對了”提起這事兒,潘垚立馬想到方懷舟的話,連忙解釋道。



    “你們昨日撞鬼,不單單是因為黃昏逢魔時刻,還因為你們提到了喝酒。”



    潘垚將原因說了說,最後道。



    “懷舟叔也是好心,你們別介意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