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368章 後出師表(第2頁)

    這麼大的一個餅,種子投完了再天使投,天使投完了再來A輪投,A輪投完了再B輪投,C,d……

    同時還要有什麼pe,vC……

    不然還叫什麼融資投資?

    懂不懂什麼叫割韭菜?

    「裴公所言雖然有理,然卻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但聽得馮大司馬不慌不忙地說道,「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豈可拘執?山東淮南固可易下,然則其害有二。」

    「一害正是裴公所言的吳國。吳人被壓於合肥數十年不能向北,若是此次如裴公之計,不啻於幫吳人解梏桎,讓他們有機會向北而來。」

    說著,馮大司馬意味深長地看著裴潛,「到時候,若是大漢再想平定河北,那可就要小心背後的吳人了。」

    裴潛提醒道:「大司馬,漢吳可是盟國。」

    馮大司馬輕輕一笑:「昔日吳人偷襲荊州時,可沒想著我們是盟友。」

    然後又轉向坐在前面位列三公之一的鄧芝:

    「太尉公,永記得,公前往吳國重新與吳人結盟,曾與吳帝有言,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如並魏之後,吳人未深識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盡其忠,將提枹鼓,則戰爭方始耳。是也不是?」

    鄧芝知其意,含笑點頭:「確有此事。」

    馮大司馬又看向裴潛:

    「裴公,漢吳兩國曾有約定:河北之地,皆分予大漢,並無吳國之份。倘兩國併力滅山東淮南之賊後,對吳人來說,盟約就已經算是完成了。」

    「到了那個時候,漢吳還是不是盟國,未曾有數呢。」

    「若是吳人慾收漁翁之利,轉而與河北之賊結盟,大漢又將如何?」

    裴潛被問得說不出話來,下意識地看了一眼周圍的大臣。

    哪知道有點資格站出來的那些老臣,如鄧芝、劉琰、許慈等人,皆是垂目不語。

    裴文行啊裴文行,你說你去招惹他幹嘛?

    就算你是半路降過來的,也當聽聞過「巧言令色馮郎君」的大名吧?

    還是真以為馮郎君成了馮大司馬,他就不會巧言令色了?

    更別說他現在是大司馬,掌大漢兵馬,軍功赫赫。

    你在軍略上與此人相爭,簡直就是自取其辱。

    裴潛看到眾人無一人站出來,心裡也是無奈。>
                                         
r>
    大司馬啊大司馬,我就是站出來做個樣子,打個掩護,你何至於此?

    我們之間的默契呢?

    不得已,只能把目光投向最上面。

    劉胖子正坐在上頭看得津津有味,意識到裴潛的目光,心裡頓時就是一個激靈。

    壞了,好久沒看到連襟怒噴四方,看得有點入神了。

    咳了一下,大漢天子終於想起自己是主持朝議的人,於是開口為鎮北老將軍解了圍:

    「敢問大司馬,那其二之害,又是什麼?」

    「這其二嘛,自然便是來自河北的賊人。裴公也說了,司馬懿此人,非易與之輩。任由其割據河北日久,則大漢越是拖後光復河北,就越要費力氣。」

    「若是先定山東淮南,平河北的同時,還得防備南邊的吳人,有背腹受敵之憂,所需兵力甚多,屆時所費兵力錢糧,又不知要增加幾何。」

    「而先定河北再南下,既然能讓司馬懿沒有太多時間作準備,又可以無後顧之憂,雖說是先難後易,但卻能節省兵力錢糧,豈非上策?」

    馮大司馬說完,對著大漢天子行了一禮,示意自己說完了。

    劉胖子環視了一下下邊,按慣例問道:

    「還有人對大司馬之議有異議麼?」

    沒有人回答。

    就連裴潛都悄悄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巧言令色馮郎君,rBQ,rBQ!

    「若是沒有,那此事就算是通過朝議了。」

    人形玉璽劉胖子一錘定音。

    「詔:賜大司馬持節,制天下兵馬,諸部將士,皆聽其令,若有違者,先斬後奏。」

    言畢,又看向連襟:

    「大司馬,平定逆賊,朕皆託於你矣!」

    馮大司馬連忙伏地:

    「臣雖不才,亦知鞠躬盡瘁!」

    得到大漢最高權力機關的授權,馮大司馬回到府上,並沒有第一時間召集眾將前來議事,而是吩咐充當書記的杜預:

    「去,立刻派人前往雒陽,請鎮南將軍前來。」

    原徵東將軍姜維領軍收復河南,特別是因為光復舊都雒陽功大,終於累積戰功晉升鎮南將軍。

    同時也算是對應他駐守雒陽的一部分本意:鎮懾雒陽南邊的中原山東淮南之地。

    吩咐杜預後,馮大司馬獨自站在巨大地圖和沙盤面前,沉思不語。

    就連鎮東將軍進來了也沒有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