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247章 偷渡稠桑


塬,是關中雍涼地區所特有的一種地貌。

因為流水的常年沖刷,黃土地質順著水流方向,形成了四周陡峭,頂上平坦,呈長臺狀的地形。

比如關中一戰時,丞相駐兵的五丈原,其實就是塬的一種。

函谷關所在的高塬,北起大河,南至秦嶺,名曰稠桑原。

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這個高塬,以前有可能是長滿了桑樹。

稠桑原兩邊皆是絕壁,東面還有一條絕澗,再加上塬臺上的密林,一起構築了函谷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地勢。

只是時至今日,大河水位不斷下切,露出了大片的河床。

大軍可以直接從大河南岸露出來的河床繞過函谷關,高塬自然也就失去了阻敵的作用。

不過早年的時候,曹操西討張魯、馬超,為了中轉兵馬糧草,命許褚在河床的最狹隘處築起關樓。

此關樓築於高塬最北端,距秦函谷關不過十來里路程,稱新關。

如今的魏軍,正是同時扼守秦函谷關與新關,阻擋了漢軍的前進。

姜維和柳隱二人,兵力不足,魏軍又早有準備,提前在新關前挖深溝築壁壘,讓二人一時間竟是奈何不得。

聽到姜維的話,再看到他的目光順著稠桑原向南望去,柳隱一下子就猜到了對方的想法,他不禁有些擔心:

“伯約這是意欲尋路攀援高塬耶?此等高塬,多為絕壁,上又有密林,恐難以攀援上去。”

此時的稠桑原,雖已不是桑樹成林,但仍是林木茂盛,想要攀援,困難極大。

“若是稠桑原西邊與東邊一樣,皆臨絕澗,則吾等除了強攻,再無他法。”

姜維看著延綿不斷的高塬,目光堅定:

“如今這邊既無絕澗,總歸是要試一試才行,不然吾等二人無功而返,如何甘心?”

聽到這個話,柳隱知道姜維決心已下,不好再勸,只能問道:

“那我當如何配合伯約?”

姜維道:

“前番廝殺激烈,將士怕是已經有些疲憊,休然只管安排他們休整一番,賊子定然不會懷疑。”

“吾則趁此機會,領軍向南,尋找機會。若是能找到山徑,到時我自會派人告知休然,一齊行事。”

柳隱聞言,點頭:

“如此甚好,將士們確實也應該休整一下了。”

於是兩人召來底下將校,姜維開口說道:

“今賊早有備,若強攻之,則傷亡不可估計,故吾欲率一部精銳,尋險徑繞後以破賊。”

“不過此去,多有艱險,何人可願意跟隨吾往?”

諸將皆踴躍而應:

“吾願意跟隨將軍前往!”

姜維見士氣可用,大喜之下,精心挑選出三千敢死之士,不披甲衣,只攜皮甲,帶足乾糧,皆執斧鑿繩索等器具,順著稠桑塬開始向南邊探索而去。

只是稠桑塬壁如刀削,橫亙於秦嶺和大河之間,想要找到翻越過去的險徑,何其難也?

就算是偶有發現能越過高塬的地方,但因為離函谷關太近,魏軍早已有了防備。

姜維無奈,只得領軍繼續往南走。

只是越往南,就越難走。

姜維領著人,南行數十里,但見地方荒涼,雜草叢生,只能靠著高塬絕壁辨別方向。

將士們只能是以刀斧開路,高一腳低一腳地踩出一條路來。

此行從八月初出發,十來日,不過是走了七八十里路,一日所行,不超過十里。

除了所行之處,皆是罕見人跡,無路可走,需要自己開路之外。

姜維與將士們,還要仔細搜索有無能攀援高塬而上的地方,速度自然極慢。

稠桑原附近的地形,本就是高低起伏,千溝萬壑。

百里之路,看似不遠,但真要走起來,翻嶺爬溝,實則有兩百里甚至三百里。

再加上自秦嶺而下,有不少水流往大河方向注入,但因為流量不足,積於高塬下,形成了泥坑乃至沼澤之類。

這些泥坑沼澤,往往藏於齊人高的野草當中,稍不注意,就會陷沒進去。

若非姜維讓人多帶繩索,及時拉出來,說不得掉進去的將士,就要被泥水吞沒。

饒是如此,仍有數名士卒消失荒草深潭中,近百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生病受傷,不得不被轉送回去。

所幸姜維這一路過來,尋了幾處乾燥的地方,臨時紮了營寨,都未曾拆除,故而這一路回去,倒也不用擔心。

待地勢明顯抬升,就連姜維,亦不得不棄馬,與將士一起步行探路。

“將軍,再往前,就要到秦嶺了,這可如何是好?”

若是到了秦嶺,都沒能找到合適的地點,那他們這次,就真的要無功而返了。

姜維舉目望去,但稠桑塬最後十來裡,仍是一如既往,而它的末端,已然沒入了秦嶺,與秦嶺形成一體。

姜維回頭看看周圍的將士,但見人人泥水汙垢沾身,面容疲憊。

所幸的是,關中八軍,都受過嚴格的訓練,又有百戰老兵帶領,士氣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