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195章 籌糧(第2頁)

因為他不但老了,而且體弱多病,這也是讓費禕和董允過來幫忙處理公務的原因之一。

而另一個原因,自然就是因為丞相病逝前的遺言。

從目前看來,丞相的遺言,給大漢中樞的正常運轉與平穩交替,提供了相當重要的保障。

很明顯,蔣琬之後,大夥都默認費禕和董允是尚書令的接班人。

此時的費禕和董允,一個是尚書僕射兼侍中(前尚書僕射李福已經去世),一個是尚書丞兼侍中。

蔣琬聽到馮都護的話,看向馮都護的目光,有些欣慰,同時又有些緬懷:

“是啊,這一晃,就十年了。想當年,中都護還是年少郎君,如今卻已是大漢的中流砥柱,實是讓人感慨。”

馮都護連忙擺手:

“蔣公過譽了,永實不敢當中流砥柱之語。不過說起年少時啊,雖說過輕狂,但也真讓人懷念啊!”

蔣琬聞言,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眼中盡是笑意:

“誰年少時不輕狂呢?老夫還差點因為不屑理縣中之事而被先帝加罪呢!”

“蔣公這個話倒也是,想想丞相在時,也曾罰過我不少次……”

話未說完,兩人皆是哈哈笑出聲來。

“蔣公,這些日子,令公子可曾寫信回來報平安?”

蔣琬的公子蔣斌,被馮都護舉薦為河東太守。

這本是件好事,沒想到才過一年有餘,魏延就在河東調兵遣將。

而如今,大漢與魏國在河東上黨的邊境線上劍拔弩張,形勢緊張。

這讓馮都護有些不太好意思,感覺是故意坑了蔣公這位大媒人。

畢竟自己的兩位夫人,可都是他做的媒。

“河東有大漢禁軍,賊子安敢放肆?再說了,犬子又不用親自上陣,有何不平安?”

相比於馮都護蔣琬卻是安之若素,甚至有些不以為意。

不知是看透了人世間事,還是對這些年屢戰屢勝的大漢將士懷著強大的信心。

他看向馮都護,眼中閃著老年人特有的智慧:

“倒是中都護,除了上朝,這些日子少有進宮,此番入宮,不會就是想要與老夫說些閒話吧?”

“蔣公慧眼!”

馮都護拱了拱手,“其實我是剛從陛下那邊過來。”

“哦?”蔣琬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甚好。”

皇家與馮府的兒女親事,身為大漢重臣之一,蔣琬自然也略有耳聞。

如今看來,馮都護親自入宮,事情就算是沒有解決,也已經是有了緩和。

甚好,甚好!

陛下是個仁厚天子,再加上大漢對臣子一向寬厚。

更別說中都護這些年來屢立大功。

三興漢室的希望越來越大,蔣琬自是不希望在這個關鍵時刻,君臣鬧了不和。

損了天子名聲,又寒了功臣之心。

說得再自私一些,天子若是能容得下中都護如此行事,那麼自然就更能容得下其他臣子。

甚好,甚好啊……

“蔣公不好奇我此次進宮是為了何事?”

“中都護與陛下之間的事,吾等怕是不好置喙吧?”

蔣琬說這個話,還把一旁一直默默聽著的費禕董允兩人包括了進去。

費禕董允知道,這是蔣公在給自己提示將來如何與這位中都護相處。

或者說,是在暗示如何在宮中與中都護府之間維持尚書檯相對獨立的運作。

“噯,此言差矣!”馮都護擺了擺手,“此次我進宮,實是有一樁大事,後面需得蔣公幫忙才是。”

“中都護但講便是,只要是國家大事,老夫豈有不盡心配合之理?”

“蔣公大義!”馮都護豎起大拇指,然後說道,“前日吳國那邊派了密使過來,欲請吾領軍出武關,配合他們在南邊的行動。”

“哦?!”

這個事情,蔣琬確實沒有聽到風聲,可見宮裡對此事確實是嚴加保密。

“前些日子還說吳人在荊州與江淮與魏賊打得如火如荼,這個時候吳人派密使過來,莫不成是戰事有變?”

“荊州還是老樣子,不過江淮太遠了,就算傳過來,至少也是一個月前的消息了。”

馮都護搖頭,“但不管如何,吳人這一次派密使過來,想讓我親自領軍,其事恐不小。”

蔣琬點頭:“中都護所言甚是!那依中都護之意,當如何?”

“陛下與吾皆有意答應吳人的請求,順便攻取下魏賊的草橋關,此事若成,也算是徹底打通了武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