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279章 鋒芒畢露(第3頁)

正想著漢國大司馬為何給自己寫信的時候,他忽然感覺到周圍的氣氛有些不大對勁。

抬起頭,原來不少將領的目光都落在自己手裡的這封信上。

陸遜略一皺眉,把信藏入袖中,問向秦博:

“汝如何得漢國大司馬的信?”

這一回,秦博終於可以挺起胸膛:

“上大將軍莫不是忘了,博前些日子,方從漢國歸來?”

但見他的眉宇間,頗有些揚眉吐氣的意味:

“博不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是說服了大司馬,完成了陛下交代的事情,而且還頗得大司馬另眼相看,故而大司馬這才讓博轉送信件。”

聽到這個話,眾將就是一陣輕微地騷動。

就算是不提馮大司馬乃興漢會會首,而興漢會又與不少人的錢袋子有關係。

光是漢國大司馬威震天下的大名,亦足以讓這些人動容。

他們這一次,之所以能奪下襄陽,馮大司馬領漢軍在草橋關,吸引魏賊大部的注意,可謂有極大的關係。

更別說在去年這一場混戰中,漢國大司馬除了助大吳奪取襄陽。

還能在失了先機的情況下,不但帶領漢軍重新收復上黨,甚至還能逼退司馬懿,反奪魏賊函谷關等要地。

漢軍兵鋒之銳,在這一戰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不少世人眼中,這一戰,同樣體現出了馮大司馬高超的用兵藝術。

因為這一戰的統帥,就是馮大司馬,有什麼問題?

“嗤!”

上大將軍自然是不會小看馮大司馬,事實上,他從來就沒有因為馮明文年紀輕輕就小看對方。

他這一聲嗤笑,是對著秦博去的:

“馮大司馬,乃漢國柱石,位高而權重,聲隆而望尊,文武皆絕倫,世人不可企及,汝乃何徒?敢大言得馮大司馬另眼相看?”

“是文章,還是武略,亦或者品性德行?汝有哪一樣可稱?”

上大將軍好歹是書生出身,雖是領軍多年,但刻在骨子裡的書生意氣,終是沒有被磨滅。

獨佔天下八斗才氣的馮大司馬,對你這個小人另眼相看?

你在侮辱誰?

你這是在侮辱全天下的士子書生!

是可忍,孰不可忍!

眾將一聽,頓時也是反應過來,再次鬨然大笑。

秦博被這個話堵得面紅耳赤,羞忿得連手沒有拱,便狼狽而逃。

身後笑聲更響亮了。

羞走了秦博,陸遜又讓諸將下去,待身邊再無人,他的臉色,這才漸漸變得嚴肅起來。

他從袖裡拿出馮大司馬的信,沒有立刻打開,而是用拇指在信上輕輕地滑動,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好一會,這才拆開信封,抽出信紙看了起來。

“上大將軍勳鑑:……”

前面一番問候的話,自不必提。

“……合肥襄陽,一東一西,為吳之梏桎,今上大將軍西取襄陽,其有意合肥乎?”

“若合肥不取,不日漢家將士將東進,吳將焉取徐青?”

“若將取之,永觀吳國諸將帥,非上大將軍親往,難以攻取。”

“近日得聞上大將軍不意合肥,意在上庸,此豈非棄絲絹而擇葛麻?永竊為上大將軍所不取。”

“況上庸之地者,漢中舊地是也,昔漢吳盟誓,約分天下,地界各有所定。”

“按盟,上庸之地當歸漢,若將軍取之,則壞舊盟,此可一而不可再。”

看到這裡,陸遜的臉色一沉!

什麼叫可一而不可再?

你們這是打算翻荊州舊帳?

“若是上大將軍執意取之,永不敢與將軍相爭,唯有避之。但日後大漢將士擂鼓而平河北,順攻幽州,易也。”

“望上大將軍三思。”

看完之後,陸遜的臉色越發地陰沉。

但見他慢慢地把信紙捏起來,捏成一團,然後緊緊地團在手心。

最後,陸遜的嘴裡,吐出幾個字:“馮明文!”

你在威脅我?

怪不得陛下這麼快就改變了主意,召自己回建業。

陸遜感覺自己終於明白了。

只是很快,陸遜的目光漸漸變得凝重。

他抬起頭,看向西北方,目光彷彿想要透過牆壁,投射到千里之外的長安。

他知道,這是馮明文對自己的示威:

天下沒有白佔的便宜。

去年你一封信,拿下了襄陽。

現在我一封信,要拿下上庸。

我就問你答不答應?

彷彿感受著手心信紙上那咄咄逼人的語氣,陸遜握著的拳頭捏得更緊了,青筋再次暴起。

良久之後,青筋又悄悄地消退了下去。

陸遜長長地吐出一口氣。

這一口氣吐出去,似乎也抽掉了身上的力氣,一向以忍辱負重著稱的他,跌坐在桉旁,神情竟是有了一絲頹然。

以陸遜的涵養,馮永的信中言辭,就算是再怎麼無禮,他都不會放在心上。

之所以如此失態,是因為他從這封信背後,看到了漢國那懾人的鋒芒。

漢國君臣還很年輕,而且君明臣賢。

思及多年前,漢國費禕出使大吳,自己曾與之在車上談起漢吳兩國年青俊傑。(661章)

馮明文確實厲害,一人便可壓江東諸多年青才俊。

但當時自己卻是一點也不擔心,因為大吳有明嫡。

明嫡終將為君,明文只能為臣,大吳將來未必不能壓漢國一頭。

可現在……

今日觀昔日之自己,可笑啊可笑!

“上天當真幸劉氏耶?”

已是耳順之年的陸遜,發出了一聲無奈而長長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