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246章 吳得其利(第2頁)

 

    “領軍作為先鋒,前往長子,不但要開路搭橋,還要及時查探賊子情況。”
 

    胡遵有些不放心地叮囑道:
 

    “據這些日子的查探,有賊軍駐于丹水一線,看來是多半是想要利用丹水阻止大軍渡水。”
 

    “你到了丹水之後,要重點了解賊軍在何處重點佈防,在何處能渡水,若無軍令,萬不可能輕率渡水。”
 

    胡奮笑道:
 

    “大人何須擔心自長安至河東,乃至高平關,孩兒又不是第一次為軍中開路,自知規矩。”
 

    胡遵本想說,這一次不一樣,乃是作為全部大軍的先鋒。
 

    若是差池,那可是要受軍法的。
 

    只是他知自己這個兒子素來有主見,說得太多,說不得反而加重負擔。
 

    最終只能是化成一句:“萬事小心。”
 

    “孩兒曉得。”
 

    “去準備吧。”
 

    “喏”
 

    延熙四年,漢吳相約攻魏,季漢兵分兩路,孫吳兵分三路。
 

    上半年時,放眼華夏大地,漢吳的五路大軍,有如五道繩索,欲從西面和南邊,絞殺魏國。
 

    而到了下半年,戰局早已大變。
 

    吳兩路無功而返,一路建奇功,終於突破魏國長久以來壓制吳國的支點之一,襄陽。
 

    此戰可謂是孫權稱帝以來,唯一一次對魏賊取得了開疆拓土的極具意義的戰果。
 

    反觀季漢,卻是要悽慘得多。
 

    魏延大意失上黨,導致河東與太原兩處重郡,處於魏賊嚴重威脅之下。
 

    馮永攻草橋關不下,就被緊急調回救火。
 

    如今吳魏在南邊的戰火已熄,戰局差不多已定。
 

    雖然樊城的毌丘儉胡質等人心有不甘,但水軍不足的他們,面對依託襄陽,以漢水為防線的吳軍,根本沒有絲毫辦法。
 

    而失去了上黨的季漢,卻不得不繼續調兵遣將。
 

    因為季漢與魏國之間的這場戰役,才堪堪到下半場。
 

    如果此時再從華夏上空俯視,可以看到,季漢已經調動了數支大軍。
 

    其中一支正在與關上的魏軍慘烈地廝殺,試圖攻破函谷關。
 

    另外兩支正在不斷進逼上黨。
 

    而聚集於河東的季漢大軍,終於也有方向。
 

    可以說,雖然季漢丟失了上黨,導致關中乃至幷州都產生了一定的動盪。
 

    但在中都護府接管整個戰局之後,到現在已經開始穩住了腳跟。
 

    尤其是當兇名赫赫的馮賊來到河東,同時大量的漢軍還不斷彙集到軹關道的北端時。
 

    壓力甚至開始逐漸轉移到了軹關道內的魏軍身上。
 

    與馮某人第一次到河東時帶來了巨大的禍亂不同。
 

    馮中都護此次的到來,河東人心就立刻迅速穩定了下來。
 

    甚至有不少人撫額長吁了一口氣:“可安寢矣”
 

    “將軍,不好啦馮賊領著大軍,有了動靜,看樣子,似乎正是向著軹關而來”
 

    河東漢軍的動靜,很快就被魏軍細作,以最快的速度回報蔣濟。
 

    這些日子,一直呆在軹關內的蔣濟,聽到這個消息,饒是他早就料到了這個可能性,但臉色仍是禁不住地微微一變:
 

    “馮賊,還真是要朝這裡來了”
 

    太傅拿下了上黨之後,就再也沒有消息傳過來。
 

    而早幾日,司馬師在高平關兵敗的消息,也送到了他的手上。
 

    僅僅這兩點,蔣濟就已經判斷出,太傅十有是已經不在上黨,而是繼續北上攻取太原去了。
 

    因為太傅仍在上黨的話,高平關一役,不可能打成那樣。
 

    太傅不在上黨,而馮賊又到了河東。
 

    原本只是作為牽制河東漢軍的蔣濟,一開始也沒想著會和西賊,而且還是馮賊所領的西賊大軍正面撞上。
 

    你說能壓力能不大嗎
 

    “再多派人手去探,一定要確定,是不是馮賊真的領軍往這邊過來了”
 

    “喏”
 

    下令派出更多的斥侯,想要儘快探明馮賊的動向後,蔣濟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又長長地吐出來,藉此平復自己的心情。
 

    然後喃喃自語:
 

    “馮賊既不領軍前往上黨,又不趁勝取高都城,反是到軹關,究竟意欲何為”
 

    如果馮賊真想趁著太傅不在,趁機攻取河內,那不管怎麼看,攻太行陘遠比攻軹關陘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