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212章 調兵(第3頁)

再加上現在時不時有北方草原的胡人過來。

這些新來的胡人,大多是過來交易,也有一部分是過來投靠。

但不管是交易還是投靠,從草原南下的胡人,多是野性未去,可不像幷州的匈奴人這般聽話。

若是沒有足夠的兵力加以震懾,那些胡人看到平城這個重新興起,物資交易量龐大的城市,十有八九會起了貪念。

貪念一起,就難按捺,劫掠之事遲早會發生。

而且這三千人,不能在太原呆太久,最晚要在天氣轉涼的時候趕回去。

原因很簡單。

因為秋日正值草黃馬肥,同時胡人為了囤積過冬的物資,大多會從草原上趕來平城交易。

到了那個時候,平城留守的人手,肯定是不夠的。

雖然早有所料,但此時聽到王平的話,鄧芝眉頭又是忍不住地一皺。

原本欣喜的心情又稍稍有些散去。

“只有三千的話,若只用於防範上黨內亂,自然是夠了。”

鄧芝沉吟一下,繼續說道,“但眼下之事,我們不可心存僥倖,還是要做最壞的打算。”

如果賊子內外並舉,到時魏賊大軍趁機進入上黨,那太原郡僅用三千兵力防範上黨方向,恐怕有些勉強。

於是他有些斟酌地說道:

“雁門塞現在尚有三千守軍,本是與平城呼應,以防胡人在雁門郡作亂。”

“依王將軍之見,若是此時抽調兩千人,交與王將軍,那雁門郡的胡兒,可有膽子趁這個機會作亂?”

“不會!”王平肯定地說道,“只要在入秋以前回軍,就不會。”

這幾年來,雁門郡新設的工坊和草場,瘋狂地吸收著附近的青壯勞(動)力。

不僅僅是胡人,也包括漢人。

草原年年有白災黑災?

不要緊,來平城的工坊和草場打工吧,不但能養活了自己,還能養活家人。

害怕處於漢魏交界的幽並冀州再起戰亂?

不要怕,來平城的工坊和草場打工吧,不但能養活了自己,還能養活家人。

不想再被豪右和屯田客府盤剝?

來吧,來平城的工坊和草場打工吧,不但能養活了自己,還能養活家人。

所以這些打工人,怎麼可能會砸了自己的飯碗?

讓自己和家人再次陷入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居無定所,朝不保夕的境地?

相反,他們為了保住眼下的日子,更願意維持邊塞的穩定。

唯一可慮的,還是前面所說的,秋日的時候,北邊胡人一下子湧入太多,會有可能造成治安問題。

以胡人的野性,若是治安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很快就會成為動亂。

當然,這些道理,讀書太少的王平,自然不可能自己琢磨出來。

但誰叫校尉府長史是講武堂的大師兄呢?

張遠是從參謀團出來的人,他有一個習慣:平日裡多做假設,多做預桉。

針對平城的情況,身為護鮮卑校尉府的長史,張遠自然會考慮過種種可能發生的情況。

得到了王平的肯定回答,鄧芝鬆了一口氣。

五千戰兵,只要提前做好準備,堵死太原與上黨之間的要隘,想來足以保證太原的安全。

如果上黨真的生變,後面要不要進入上黨平亂,最終還是得看事態的發展,再做決定。

畢竟太原的東面,還有一條井陘,直通冀州常山郡。

萬一賊子是打算多路進犯怎麼辦,意欲一舉吞下幷州怎麼辦?

雖然可能性不大,但亦不可不防。

“那使君覺得,這五千人要守在何處比較合適?”

“祁縣吧,這五千人不宜分散,不如全部駐於祁縣。”

鄧芝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或者說,這幾日,他一直都在考慮這個問題:

“進出太原與上黨之間的要道,祁縣乃必經之地。”

“就算有人想繞險路,只要多設些哨探,就能及早發現,從祁縣也能完全來得及趕得過去。”

王平一聽,不再猶豫,起身抱拳道:

“軍情如火,既然鄧使君有所安排,那某就立刻迴轉平城,點齊兵馬,早一日到祁縣,也能早一日做好防備。”

鄧芝聽到這個話,不禁上前,握住王平的手,臉上的神色,有些感嘆,又有些愧疚:

“如此急喚王將軍趕來,又讓王將軍匆匆回去,心中實是不安,待此事過後,我親自在刺史府給王將軍擺酒設宴!”

“同是為國效力耳,使君不須如此。”

“吾正是為了王將軍的報國之心。”

鄧芝與王平商議完畢,兩人再沒有在雁門塞多做停留,一南一北,各自回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