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241章 杜元凱(第2頁)

當真是有些為難人了。

兩日後,河東太守蔣斌親自押送糧草到來,看到張包等人皆是有些愁眉不展,還道前方又出了什麼差錯。

哪知一問之下,才知道原委。

蔣斌也算得上是官二代,在蜀地時就經常與張包見面。

再加上上黨一役來,河東人心浮動,兩人一個是河東太守,一個是防守河東的主將。

自然是要經常打交道,相互配合,倒也算是熟悉。

此時一聽張包所言,不由地失笑道:

“張將軍此可謂是一時迷湖了!”

張包一怔:“蔣府君此言何意?”

蔣斌笑笑:

“依某看來,中都護本就無意攻打長子,或者說,沒想著能第一時間就對長子一鼓而下,故才有此言罷了。”

“不打長子?”

張包聞言,就更是皺眉,“賊子佔據上黨,朝廷委派中都護過來,不就是為了收復上黨?”

“上黨肯定是要收復的,但如何收復,卻是有講究的。”

蔣斌來了興趣,很是耐心地解釋,畢竟難得與軍中之人討論戰事。

這年頭,但凡有志者,誰不想沙場立功?

蔣斌乾脆彎下去,拿了幾塊小石頭擺了位置。

“誠如中都護所言,若是直接揮師北上,難免要在長平一帶相持,而且還要小心高都城賊軍自南而來。”

他指了指代表高都城的石塊,“但若是從高平關南下,先攻打高都城。”

他又指了指代表高平關和長子的兩個石塊,“賊子則必不敢越過高平關支援高都。”

他這麼一說,張包立刻似有所悟,他跟著蹲下去:

“中都護是想要南下,先攻打高都?”

蔣斌搖頭:

“我如何知曉中都護的想法?此不過是我從他人聽到的戰局分析,覺得很有道理。”

“此時再聽到你之所言,這才覺得直接北上攻打長子,確實並非第一選擇。”

兩人正說著,忽然頭頂有人開口問了一句:

“是聽何人說的?”

兩人一驚,勐地抬起頭來,原來中都護不知什麼時候站在了身後。

張包是察覺有人過來的,但他只道是哪個同僚,倒也沒有在意。

河東現在也算是前線了,河東太守參與軍事討論,本無可厚非。

更別說中都護前兩天提出的要求,多一個人討論,就能多一份意見。

中都護府還有整整一個參謀團呢!

沒想過來的是中都護。

“拜見中都護……”

張包和蔣斌連忙站起來行禮。

馮都護擺了擺手,示意不用多禮,而是看向蔣斌:

“蔣府君還沒有說,是聽何人的分析?”

蔣斌“呃”了一聲:

“回中都護,是一個叫杜預的學生。”

馮都護一聽,眉頭頓時就是一挑:“杜預?學生?”

“正是。杜預字元凱,乃是出身京兆杜氏,其父杜恕早年先是得罪了偽魏權臣,又與司馬懿不和,故而不得不辭官隱居。”

“後來大漢光復關中,杜元凱受到舉薦,考入學院,兩年前被派至河東參與田畝新政,按理說今年應當回長安入學院就學。”

“只是沒想到正逢上黨戰事起,河東需要人手幫忙,故而滯留河東。”

蔣斌看到中都護似乎對這個學生露出感興趣的神情,連忙詳加說明。

這不奇怪,畢竟杜預以後真要進入學院進修,說不定就要喊馮都護一聲山長。

“杜元凱年方弱冠,但其人頗有才幹,在河東實習,學分乃是滿分。”

“這數月來,輔左太守府協調各方糧草,徵調民夫,無一遺漏,委實難得。”

“杜預,杜元凱……”

馮都護若有所思地念叨了一下這個名字,點了點頭,又問道:

“這個杜元凱,現在在哪裡?”

“回中都護,現在他正在核實糧草,以便交接。”

馮都護點了點頭:

“聽蔣府君所言,看來這個杜元凱確實有才,待局勢穩定下來,就讓他儘快回長安吧。”

真正的人才,只要能進入學院,取得正規入仕的途徑,以後會有更好的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

雖說現在大漢是察舉與科舉並用,而且以馮都護的身份和地位,真要舉薦一個人,自然是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