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168章 管山海(第3頁)

  原因很簡單。

  中國的銀礦極少,至少要比金礦要少得多。

  前漢的時候,金銀兌換比例是一比三。

  不少胡商不遠萬里從從絲綢之路過來與中原交易,除了貨物,很多時候也拿著銀子來換黃金。

  然後再把黃金運回他們的國家換銀子,賺取差價。

  隨著中原的黃金不斷減少,銀子流入不斷增多。

  再加上前漢喜歡用黃金陪葬,耗費了大量的黃金,這才導致了金銀兌換比例不斷擴大。

  這就是為什麼兩漢時書上說所的金,是真正的金子(除非特意說是赤金,那就有可能是黃銅)。

  但到了隋唐,書上所說的金,卻變成了銅。

  就是因為中原的黃金在不斷地減少。

  所以以現在的白銀地位,發現一座銀礦,確實也算得上是大驚喜。

  只是聽到這個消息後,馮都護神色一動,卻是別有心思:

  “狼山?那不是在高闕附近?這個事情,沒有動靜還好,但凡有動靜,恐怕是瞞不過霍都督的。”

  “所以兄弟們這不是等著兄長你想辦法麼?”

  許勳搓搓手,“兄長若是能想個法子,給我們會里再拿幾個礦山名額,那兄弟們這輩子就不用再發愁了。”

  馮都護聽到這個話,忍不住地“哈”地一聲笑:

  “你們早就不用為這輩子發愁了好吧?”

  然後想了一下,又搖了搖頭,“就算是能再拿幾個礦山名額,那又如何?”

  “只要一出貨,消息儘早是要洩露出去的,到時候朝廷……”

  說著,馮都護又指了指上天,“還有宮裡,難道還不知道這是被我們誆了?”

  他似笑非笑地看了許勳一眼:

  “真到那一步,恐怕你與我,還有會里參與此事的兄弟,確實不用為這輩子發愁了,因為可以考慮下輩子了。”

  從管仲開始,中國就開始實行“官山海”(即山林川澤歸國家所有)。

  到了前漢,又加了鹽鐵專賣。

  就算到了工業大時代,這種思維也從來沒有動搖,專營專賣反而是越來越多。

  想要瞞天過海,欺瞞朝廷,眛下銀礦,造成既成事實?

  說好的煤礦,開出來變成了銀礦,湖弄誰呢?

  真當朝廷是傻子?

  這是在挑戰朝廷的底線。

  莫說馮都護從來沒有想過這種事。

  要是宮裡只有一個阿斗作主,以馮都護現在的權勢,說不得還能運作一番。

  但最多也就是能保自己生前富貴,只怕會遺禍後人。

  更別說現在宮裡還有一位皇后。

  在皇后眼皮底下幹這種事,拿這種燙手錢,能爽幾年?

  怕過不了幾年,就要被抄家問斬,家產充公。

  馮都護巡視北地,雖說有所必要,但未必不是存了不想呆在長安跟那位皇后發生衝突的心理。

  聽到兄長這般說,再看到兄長這般神色,許勳有些訕訕。

  這麼多年來,兄長在不少兄弟心裡那都是無所不能。

  而且那可是銀礦啊!

  巨大的利益矇蔽了理智,讓人忍不住地想要鋌而走險,最是正常不過。

  “難道就只能這麼上交給國家?”

  許勳仍是有些不甘心。

  “白白上交肯定是不行的。”

  馮都護微微一笑,“會里的兄弟,漫山遍野,辛辛苦苦查探到的東西,就算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再說了,朝廷也是要臉面的,怎麼好意思白拿好處?”

  就算是真想要白拿,難道他這個會首是擺設?

  也不知是想到了什麼,馮都護眼中閃過亮光,似乎竟是有了些許輕鬆之意。

  “倒是讓我想起了一件事……”

  “什麼事?”

  “一件困擾了很久的事,拿銀礦來換,應當是划算的。”

  許勳不明所以。

  馮都護也不過多解釋,擺了擺手:

  “此事所涉交換,其中牽扯甚多,先容我細加考慮一番,但肯定是不能讓會里的兄弟吃虧。”

  許勳對此事,本也只是存了萬一的僥倖想法,如今聽得兄長不願意,他也只能嘆了一口氣。

  與許勳的垂頭喪氣不同,馮都護卻是目藏深幽,嘴角微微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