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1089章 試探(第3頁)

“就在剛剛,剛送到我手上,我就過來尋你了。”司馬懿笑了笑,“不知泰初對此有意乎?”

夏侯玄因毛皇后之弟的事情,被曹叡記恨,十年前由黃門侍郎貶為羽林監。

後來夏侯三族的主要人物被曹叡全部軟禁在洛陽城,夏侯玄作為夏侯氏最為出色的人物,就更沒可能起復。

沉寂了十年,驟然聽到大將軍要讓自己出任要職,夏侯玄也是止不住地心跳加快。

他強行穩定住自己的情緒,淡然一笑:

“玄有意無意,可謂不由己,太傅問之何益?”

“哦?泰初不由己,那當由何人?”

“自然是由太傅。”夏侯玄盯著司馬懿,“不知太傅願不願意讓我前去許昌?”

“泰初的意思,就是願意出任羅?”司馬懿哈哈一笑,“也是,泰初年少就有大志,此時為國出力的機會就在眼前,怎麼可能放棄。”

“只是,”司馬懿同樣看向夏侯玄,“眼下正值大魏危急之時,不知泰初對此可有高見?”

“高見不敢,這些年來,賊人越發勢大,但有志於國者,誰又不是焦慮於內?”

“泰初請講。”

“文皇帝設九品中正制,本意是更好地為國選才,賦中正官以重權,才德高低厚薄,皆由彼一言而決之。”

“若是中正官公平選才,尚還好說,可惜的是,如今的中正官,大多為世家豪族所控。”

“這些年來,中正官評品,先看家世,再觀人品,世家子弟無才而得高升,寒門子弟有才而不得入選。”

“昔日武皇帝在時,良臣猛將紛出,解危難於旦夕之間。如今賊人勢大,朝中諸公,卻束手無策,欲求良臣而不得。”

“故依玄看來,此時大魏,已是到了不得不改服制的地步。”

原本神色從容的司馬懿,在聽到夏侯玄這番話後,臉色竟是微微一變:“改服制?”

“對,限中正官之權,除冗官以驅無能,重考課以收良才,改朝廷之弊,方能重振大魏,以抵賊勢。”

夏侯玄說到這裡,再看向司馬懿:“太傅以為如何?”

司馬懿強自一笑:“此言大善。”

夏侯玄步步緊逼:“哦,太傅也以為大魏已經到了不可不改的地步?”

“若是不改,大魏危矣。但若是改之,”司馬懿沉吟,“須得有良機,且得有賢才去實施各類舉措方可啊!”

“泰初也說了,如今賊人越發勢大,外不安穩,內無賢才,談何改制?”

說著搖了搖頭:“時機未至,時機未至啊!”

夏侯玄聽到司馬懿的推託之言,眉頭不由地就是一皺。

不等他再說話,司馬懿已是起身:

“今日得聞泰初之言,實是受益良多。泰初大才,吾愛才心切,卻是捨不得讓泰初去許昌了。”

“何況泰初族人皆在洛陽,在洛陽任職可不比去許昌要好得多?”

夏侯玄跟著起身,默然不語。

司馬懿看著是在與他商量,實則是在通知他,根本不可能放他離開洛陽前往許昌。

看到夏侯玄沒有說話,司馬懿只當他是應下來:

“那就這麼說定了,泰初不必相送。”

言畢,徑自出了夏侯府。

“大人?”

一直守在府外的司馬師看到司馬懿出來,連忙迎了上去。

“夏侯泰初此人,必須多派人手,給我看牢了,絕不能讓他離開洛陽!”

上了馬車之後,司馬懿的臉色陰沉下來,對坐在對面的司馬師吩咐道。

夏侯玄是夏侯氏最出色的人物,又是曹爽的表親(夏侯玄的母親是曹爽的姑姑德陽鄉主)。

曹爽素無主見,若是夏侯玄當真去了許昌,說不定當真能說動曹爽,推動改制。

就算不能說動曹爽,也絕不能讓他去許昌相助曹爽。

司馬師聞言,眼露狠光,低聲道:

“大人既然不放心夏侯玄,何不……”

反正妻室夏侯徽已經被自己毒死了,再殺掉夏侯玄這個大舅兄又何妨?

司馬懿看了自己這個兒子,眼神有些複雜。

最終只是嘆了一口氣:

“吾與夏侯玄交情匪淺,而且司馬家與夏侯家又是通家之好,如何能下得去手?”

“只要吾在一日,就要保他一命,不然,吾豈不是成了涼薄之人,遭人非議?”

司馬師有些失望地“哦”了一聲,然後突然又回過味來:

那不就是說,待大人去後,自己就可以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