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0706章 風波起(第2頁)

  諸葛亮想通了這一點,走回到位置上坐下,沉吟了一下,問道:“威公,斜谷的棧道,修得怎麼樣了?”

  去年趙雲被曹真發現疑兵,不得不從斜谷撤回漢中,同時為了防止曹真大軍追擊,燒掉了棧道。

  只是火放得有點大,這一場火燒了近百里的木頭棧道。

  放火容易,想要修起來卻是難。

  木頭棧道不但要在危崖上楔入木頭,還要在崖下面的水裡打下柱樑,以便支撐。

  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量。

  “丞相,此事由諸葛參軍親自督促,只是冬日裡本就不好勞作,雖然有南鄉的工程隊,但進度仍是很慢。”

  “更何況開春以後,就有春汛,水流湍急。我親自去看過了,赤水暴漲,即便是再粗的原木,也沒有辦法固定入水中。”

  楊儀連忙回答道。

  由漢中直接進入關中,從東到西,共有四條道:子午谷,駱谷,斜谷,陳倉故道。

  子午谷難行,而且危險重重。

  陳倉故道盡頭又有陳倉,地形險要,大軍無法展開。

  斜谷最是平坦,可行大軍,可惜的是棧道不通。

  “駱谷亦是難行,只能行偏師,不可走大軍,難啊!”

  諸葛亮嘆了一口氣。

  楊儀聞言知其意,“丞相欲從漢中出兵?”

  諸葛亮點頭,有些苦惱:“曹真在試探,我們亦可佯攻,以配合隴右。只是斜谷不通,奈何?”

  楊儀心頭一動:“丞相何不派人從陳倉故道進軍?”

  “如今唯有如此。”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畢竟如果從駱谷進軍,難行大軍,很容易會曹賊被猜到這是一支疑軍,並非是真正的漢中大軍。

  那樣的話,就起不到牽制關中的作用。

  如今曹真只是試探,漢中大軍自然不能輕易調動。

  再加上準備不足,倉促出戰,只會徒費錢糧,勞累將士。

  唯有走陳倉故道,才能讓曹賊相信大軍有可能進軍關中——打不打陳倉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至少要讓曹真不能輕舉妄動。

  看到丞相同意了自己的話,楊儀精神一振,繼續建議道:“去年北伐,丞相不聽魏延之言,彼在攻伐隴西時又少有功勞。”

  “如今魏延常在私下裡口出怨言,說丞相當初既不用他的謀劃,又不讓他領兵出斜谷,故其志不得伸。”

  “不如此次就讓他領軍出陳倉道,以懾曹賊,也免得他老是嗟嘆不已。”

  諸葛亮聽到楊儀這番話,先是微一皺眉,看了一眼楊儀。

  楊儀感覺到諸葛亮的目光,心頭一跳,連忙垂首。

  “威公,我知你與魏延不和。只是你們二人同為大漢效力,當以併力擊賊為要,非是相互攻伐。”

  “威公你謀劃有度,魏延勇力過人,皆是少有的英傑,若是相爭,豈不成了仇快親痛?”

  諸葛亮勸說了一句。

  楊儀不敢再多言,連忙應諾。

  諸葛亮知楊儀心性狷狹,且年紀也不算小了,倒也不好過於說教他。

  而且這一次,他雖是有私心,但說的確實是有些道理。

  如今漢中,唯有魏延最適合此次領軍出征。

  只是他有些過於粗疏,且立功心切,卻是得要好好叮囑一番。

  諸葛亮心裡這般想著,卻是沒有對楊儀說出心裡的想法,轉而說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說起漢中各道,我倒是想起一事。”

  “子午谷與駱谷,雖是大軍難行,但亦不得不防曹賊冒險進軍漢中。故我欲在子午谷、駱谷和斜谷的道口,各築一城。”

  “如此一來,大漢進可攻,退可守,你覺得如何?”

  若是大漢從漢中北伐關中,糧食運轉,是個大難題。

  雖然有東風快遞和新式軍糧極大地緩解了這個問題,但仍要加以小心。

  在各個道口築城,不但方便提前存下糧草,同時還可以屯兵。

  楊儀久隨諸葛亮,聽到這番話,自然是猜到了丞相的想法,當下點頭贊同:“如此一來,北伐則可多一分準備。”

  “威公你善謀劃,此事就交予你去辦。只是要注意體恤民力,城不用太大,但須得堅固,且要尋易守難攻之地。”

  諸葛亮吩咐道。

  “儀領丞相命。”

  楊儀應下。

  只聽得諸葛亮又說道:“你先下去吧,細細想好此事當如何辦理,還有,幫我把諸葛喬叫來。”

  “諾。”

  不一會兒,諸葛喬進來,對著諸葛亮恭敬地行禮:“見過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