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0338章 票子


  吳地文風偏軟,相對於《蜀道難》的雄渾,張溫更喜歡《長幹行》。

  長幹是吳地的建業,長風沙是吳地的鵲尾渚,便是那瞿塘灩澦堆,也是吳與漢的交界之處——白帝城下。

  很明顯,《長幹行》此文,是從東寫到西,以大江的險要之處襯托出兩人相思之苦。

  張溫不止一次地懷疑過,這馮郎君,只怕是吳人?

  不然何以會對這大江吳地這般熟悉?

  只是想到這般才華橫溢的吳人少年郎君,竟是去了蜀地,心裡不禁又遺憾萬分。

  只見鄧芝爽朗一笑,“就算惠恕能把我送到長風沙,但亦還有瞿塘峽,還有灩澦堆,難不成還要把我送到大漢不成?”

  “是我做女兒之態了。”

  張溫點頭,自失一笑。

  “不過我身為使者,只怕以後還會有機會到吳地來。只是惠恕如今這樣,只怕難有機會再去大漢了。”

  鄧芝嘆息道,

  張溫默然。

  “不過有道是不能相見,亦能神交。既然惠恕如此推崇那馮郎君,就算不能再入蜀地見他一面,亦可手書一封。”

  鄧芝建議道。

  “可以嗎?”

  張溫一聽,頓時大喜,然後又有些擔憂,“馮郎君年紀雖小,但卻是大才之人,我與他素不相識,這般冒昧,只怕會太過於唐突。”

  “我雖與那馮郎君互未謀面,但也曾聽說他為人豪爽,重義輕財。”鄧芝咳了一聲,說道,“惠恕又是如此喜歡他所寫的文章,想來他定不會見怪。”

  說著,又加了一把火,“我聽聞,丞相視他如弟子,此信若是通過丞相轉交,定然事半功倍。”

  “竟有此事?”

  張溫驚訝道,然後又點點頭,恍然道,“如此出色少年郎君,能得丞相另眼相看,也是必然。”

  想想自己在錦城時,此子在錦城的流言亦是群情洶洶,但丞相不但不為所動,反是對他加以委任。

  再看看暨豔,一樣是眾起所攻,卻是落個自殺的下場。

  漢吳兩者,高下立判。

  張溫的書信還沒到馮永的手中,但馮永的信已經到了阿斗和大漢丞相諸葛亮的手裡。

  “這個豎子!”

  看完馮明文的來信,諸葛亮當場就摔了信,然而下一刻,立馬又撿了起來。

  信上的內容讓他又是高興又是噁心。

  高興地差點就不能自已,噁心地差點把他送過來的東西全撕了。

  可是想了想,諸葛亮最後還是閉上了眼,長嘆了一口氣,因為他捨不得。

  因為送到諸葛亮手裡的,除了信,還有幾張紙。

  紙的質量很不錯,這是馮永埋頭搞了兩個月,這才最後定型的樣本。

  比起第一次出來的紙上面還能看到植物纖維,這一回送到諸葛亮手裡的紙,表面光滑了不少,極是適合書寫。

  雖說算不上潔白如雪,還是帶著那麼一絲的黃色,但原本那厚而柔韌的優點卻又保留了下來,已經算是得是少見的好紙了。

  關鍵是這紙能大批量生產,而且成本很低。

  所以這紙在諸葛亮眼中,當真是如同那龍肝鳳膽一般,吃一口長生不老,吃兩口羽化登仙……

  但馮土鱉的來信卻讓諸葛亮覺得,這龍肝鳳膽的外表——它塗著一層屎!

  什麼他帶著李遺等兄弟幾人,什麼千辛萬苦,什麼廢寢忘食,什麼幾經艱辛,這才造出這紙之類的鬼話。

  要是不清楚此子為人的人看了此信,還當真以為他有多麼忠君愛國呢!

  但諸葛亮他是什麼人?

  他是大漢的丞相!

  曹阿瞞知道伐?

  當年帶著幾十萬大軍南下,我還不是硬是幫著先帝從他手裡奪下荊州?

  孫仲謀知道伐?

  當年我跟他談笑風生,硬是讓他下定決心和曹阿瞞死磕!

  去年先帝駕崩,五路大軍威逼蜀中,我安坐府裡釣魚就能把它們全平了!

  什麼事情我沒見過?

  咱們兩個誰跟誰啊?

  就你那吃個飯都要非肉不食的性子,收糧食時別人都在地頭忙著,你卻在樹蔭底下垂釣甚至睡覺的性子,你哪有半點廢寢忘食的樣子?

  真當我這大漢丞相不是朝廷高官?

  你說你小小年紀,讓你好好走個正道能死嗎?

  送了你《六韜》,讓你學了那權謀之術,是讓你用在賊人身上,不是讓你學了用到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