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城郊的初秋和長安的八卦(第2頁)

  若說城外是熱鬧,那城內可以說是人聲鼎沸,幾條主街,從早到晚都是人擠人。

  通往基地的西城門,為了方便貨物裝載,和進出載有更多貨物的馬車,城門特地改建,除了人行的之外,還增加了一個貨車通道。

  姜氏商行正在為今年最後一批海貨做準備,這批貨物出海之後,海港關閉,一直到明年二月才會有船回來。

  但在這期間並不是不收購貨物,還會走陸地用馬車送貨到長安和江南。

  去年長安姜氏給沈冬素的生辰賀禮加年禮,是十月底送到的,沒想到今年九月初就送到了。

  路變好走了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則是,姜氏有太多事想跟沈冬素說,迫不及待地連信和禮物一起送來。

  沈冬素很有興致地看了一下禮物,姜氏很瞭解她,從不送名貴易損壞的擺件或字畫等奢侈品。

  送的首飾都是金鑲寶石的,各種名貴衣料,成套的瓷器茶具,成箱的打成各種形狀的金銀錁子,說是給她過年賞人玩。

  長安的勳貴之家過年打賞,都是用這樣的金銀錁子。

  今年特地多增加了一箱禮物,是嬰幼兒的衣裳和玩具,其中用大紅包袱包起來的兩身小衣裳,特地說明,是寶兒小時候穿的。

  勳貴之家,只有極親近之人,才會送自己孩子的小衣裳給旁人。據說新生兒穿有福氣孩子的舊衣裳,會沾上福氣,平安長大。

  姜氏可能是怕自己不送,沈冬素會覺得她沒把自己當至親。送了,又怕沈冬素嫌棄寶兒有心疾。

  所以只送了兩年,還單獨包起來。另外還有一件奇特的禮物是,一個鑲了銀邊甚至還有鑲寶石把手的小銅盆。

  她開始以為這是給嬰兒洗澡用的,覺得太過奢侈,這玩意應該呆在博物館裡,而不是放在家裡用。

  在聽嬤嬤說起才知道,這玩意叫‘鎮痛盆’,一般是由分娩婦人的孃家人送,保佑婦人平安分娩。

  她不禁想到光州農村好像也有這個說法,不過一般是送個木盆,常有人跟沈父定製這種木盆,送給懷孕的親友。

  像姜氏這樣送一個鑲鑽的銅盆,還是頭一回見。

  除了幾個表姐妹,姜氏算她真正意義上的女性朋友,人家每年每季都細心地準備各種禮物,而沈冬素對姜氏就很不細心,送的禮物大半還是從姜氏商行買的。

  沈冬素感嘆地對月見道:“以後我要對姜氏好一點。”

  月見道:“王妃對姜氏已經夠好了!若非王妃,姜氏哪有如今這般好的日子。”

  沈冬素搖頭笑道:“話不能這麼說,朋友之間,若總唸叨著曾經的恩慧,那友誼是難長久的。”

  “再說,要不是姜氏自己爭氣,我想扶也扶不起來啊!”

  看完禮物,舒服地靠坐在軟榻上,喝著果茶,看著姜氏的來信。姜氏的信,已經成了她瞭解長安八卦的重要來源。

  姜氏隨信還附帶了十幾本今年拍賣行出版的雜誌,說是聽聞幽州也要做送貨上門的生意,特地送來參考的。

  沈冬素隨意翻了翻,有點小驚喜,雜誌不光畫了要出售的物品。

  已經開始有短篇介紹和文章,羅列穿衣配飾、香水胭脂的正確用法、妝容的畫法、皮包、皮鞋的搭配……

  只是佔很小一部分,大部分還是重點介紹要出售的商品。

  但已經有了後世女子雜誌的雛形,沈冬素覺得,再給姜氏幾年,她一定能掌控長安時尚圈。

  她把雜誌給月見等人看,讓她們看完之後送去給謝清芷,小姑娘正在為上門送貨生意苦惱,相信這份雜誌會給她很多啟發。

  再看信,先是問安,接著說寶兒的身體變化,還寫了一個太醫院給的新方子,讓凌王妃幫忙看一下。

  這才說起長安的八卦事件,當然先說柳府的,柳侯已經出發去涼州了,因為凌王遠征北疆,邊關都要防守起來,很多武將都被調動了。

  柳侯本來要把兩個兒子留在長安,說是請名師教導,雖然他恨肖氏,可自己確實無法再生育,只能培養這兩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