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蜜蜂與蒼蠅


                 危機紀元7年。

  汪淼的三座太空電梯項目,完美竣工。

  這是值得全人類紀念的一天,因為太空電梯的建成,標誌著人類將正式踏入星空宇宙的第一步。

  汪淼與一些老航天乘坐空天飛機來到了太空中,俯看整個太空電梯的運貨過程。

  太空電梯搭建成功後,第一步自然是要先進行空間站的搭建。

  他們計劃要用三座太空電梯,在地球的同步軌道上建造一座比國際空間站寬大約十倍左右的太空站,作為人類向外太空部署防禦力量的船錨。

  很快,“天梯”一號,二號,三號,三座太空電梯同時運行,將需要組裝的“貨物”運輸上來。

  太空站的搭建不是和想象中一樣,直接在地上造好了給發射到天上去,那需要的推進力也太大了。

  而是先在地面完成各部件的拆分建造,而後將這些建好的東西一個個想辦法運輸到太空中組裝起來。

  當年造國際空間站的時候,可沒少費工夫。

  不過現在好了,pdc在這幾年搞出來了一個新玩意——太空維修機。

  這東西類似於一個小型無人機,只不過它可以在太空中飛行並完成相關工作,其上搭載了一個焊接裝置,可以對太空中的人造衛星進行焊接維修。

  它的背部有個儲存倉,裡面儲存的是汪淼之前研發的一種可塑性極強的納米機器人。

  這玩意的原理有點像膨脹螺絲,當用高壓將這些納米機器人噴射在需要修復的物體上時,它們便會迅速的以自身填補漏洞,完成對其的修復。

  不過因為人工智能技術被智子鎖死了,所以這些納米機器人,也就只能用於修補工作了。

  很快,三座太空電梯便運載著空間站的三個基礎部件,從地面緩緩向上拉昇。

  目前有能力製造這種龐大太空部件的國家,只有華夏,毛熊,鷹醬三個國家。

  華夏負責整個太空站的主體部分以及供能模塊。

  由於丁儀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已經能夠完成能耗比的正輸出,所以可以直接捨棄太陽能這種傳統的供能方式,改用可控核聚變為整個空間站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