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 作品

第383章 不戰而制勝


 第383章不戰而制勝

 陳青兕見沙陀相如已經受到了黑齒常之的影響,誠心歸附心中也是歡喜。

 百濟現在的情況表面大定,但其實內裡依舊暗流湧動。

 想要讓一個存在數百年的國家徹底臣服,哪有那麼容易。

 只不過陳青兕用雷霆手段震懾住了他們,又強勢的覆滅扶余豐的叛亂,全殲了四萬倭兵,百濟內部的宵小不敢妄動,俯首聽命。

 這種震懾是有時間限制的,而且會因為恐懼的累積,會漸漸的走向極端。

 威懾不是治理一個地方的最好情況,它帶來的效果只是一時的……想要永遠的掌控,真正長治久安,必須做到恩威並施。

 剛中帶柔,柔中帶剛,才是王道。

 老祖宗的智慧是經久不衰的。

 陳青兕接下來在百濟所行之道將會是施恩,通過黑齒常之、沙陀相如這些在百濟擁有一定地位身份的降將,將恩惠層層向下散佈,以獲得最佳效果。

 黑齒常之、沙陀相如在未來將取得至關重要的地位。

 陳青兕也不怕將兩人培養成百濟未來的無冕之王,他們就是最樸實的工具人。

 等到兩人威望到了一定地步的時候,不管是李治,還是陳青兕都不會讓兩人踏足百濟領土的。

 如此能打的猛將,就應該去西方在面對吐蕃、大食的戰場上發光發熱,而不是縮在百濟這一畝三分地。

 坐在朝倉宮的主位,陳青兕嘉獎了每一個位將官的功績,作了簡短的總結,以大都督的身份表示出對於他們功績的肯定,讓他們再接再厲。

 隨後陳青兕拉著劉仁軌在朝倉宮雅緻的別院裡,一壺小酒,兩碟小菜,相對而坐。

 開始對倭國真正的定計佈局……

 不管在什麼時候,拿出來商議的都不是什麼大事。

 真正的大事,永遠是最小撮的人先決定的。

 除非出現真正戰略上的過錯,或者下面的人有真正更好的見解,一般來說,基調都是定下的。

 所謂的集眾人之長,不過是給下面的人一個參與感而已。

 陳青兕面對劉仁軌一人,說出了自己最終的目的。

 石見銀山,不,現在應該叫東隅銀山。

 劉仁軌聽到這裡,心中的一切疑難問題都得到了解釋。

 “原來如此!大都督,可藏的深,就覺得奇怪,區區倭國,真不值得這般勞師動眾。”

 劉仁軌拿下肥後、筑紫、長門之後,開始惡補倭國內部的情況。

 倭國這些年發展迅速,除了依靠遣隋使、遣唐使外,還有數量龐大的歸化漢人也有不少的功勞。

 這些歸化漢人大多都是南北朝的難民,那個時候中原天下動盪,混亂不堪。

 北方的漢人除了南逃之外,還有不少人是向海東半島逃亡的。

 這也是海東半島崛起的重要原因。

 倭國在聖德太子那時代,就開始向國內引進歸化漢人。

 這些人多多少少都獲得了重用,對於倭國的情況瞭如指掌。

 劉仁軌便是通過收買這些歸化漢人,瞭解倭國的國情。

 這瞭解的越深,劉仁軌便覺得古怪。

 倭國這個島國對於他們中原來說,實在無利可圖。

 倭島狹長,崎嶇多山,平原面積狹小,物資極其匱乏,國內只有少數平原,如濃尾平原,京都一帶的畿內平原,以及關東平原等。

 這些所謂的平原加起來還不及中原江南的一個大州。

 就這狗不拉屎,鳥不生蛋的地方,劉仁軌想不出任何可取之處。

 依照他的看法,將對馬島掌控在手,挽扼要地,威脅倭國、新羅的海岸線即可。實無必要,為了無法耕種,難以立足的山地,勞師動眾。

 現在得知陳青兕本意在石見境內的大銀礦,一切都明瞭了。

 劉仁軌說道:“此事倭國人不清楚?”

 陳青兕道:“倭國人在冶煉方面並不擅長,不知山中有寶。昔年虯鬤客張仲堅率眾出海,所行之人就有一位精通風水堪輿的奇士。他曾遊歷石見,探得山中有大銀礦。抵達百濟的時候,特地尋人暗訪調查,確定了山中確有大礦,儲量異常豐富。”

 陳青兕知道如何得知石見銀山的消息是最大的漏洞,也一早想好了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