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 作品

第353章 名將雲集


 第353章名將雲集

 陳青兕跟著程務挺迎著遼西風雪,踏進了營州柳城。

 柳城並不算繁華,尤其是在這寒冬臘月,整條街上幾乎看不見人影。只有他們一行人走過時,傳出的“嘎吱,嘎吱”鞋子摩擦積雪的聲音。

 但這裡是唐王朝控制東北地區的前沿重鎮,這裡爆發過無數戰爭,有著歷史的厚重。

 從雄偉的城牆與街道的佈局就能夠看得出來,深諳軍事用途,適合進行巷戰。

 陳青兕左顧右盼,結合著一路來的見聞,對著劉仁軌道:“如我們所想一樣,遼西之地苦寒,這裡不太適合耕種,生活以畜牧為上。從屋舍佈局可見,人口嚴重不足。”

 聽到了陳青兕的話,在前面領路的程務挺急切說道:“遼東、遼西情況不同,此地昔年在中原南北動亂之際為高句麗奪取。他們竊據遼東、遼西三四百年,直到太宗皇帝東征,方才迴歸我大唐。經過高句麗三四百年的統治,兩地百姓早已改說高句麗語,學習高句麗的歷史,只有少部分知道自己祖上是漢家後裔。當初太宗皇帝平定遼東之後,境內百姓一度敵視我方,將我等視為入侵者。直到近年,情況才恢復過來。”

 “這遼東、遼西本就交通不便,環境惡劣。當地百姓又不友善,只不會有外人遷入。除了部分當地百姓以外,城裡居住的多是兵卒家眷。”

 陳青兕聽出了弦外之音。

 程名振這位營州都督兼東夷都護職權與陳青兕相仿,都是軍政一手抓。

 營州民生凋敝,與程名振也是有關係的。

 程務挺這是在為自己父親解釋。

 即便是程務挺都聽說過陳青兕的事蹟,深知他的人脈手段。

 如程名振這樣的邊帥,在地方上有生殺之權,等同土皇帝。然最忌憚深得帝心的文臣,一旦遭受重傷,因權力過大,很容易就受到猜忌。

 “程將軍誤會了!”

 這一路上除了閒聊,陳青兕、劉仁軌沒少圍繞治理百濟展開討論。

 兩人意見一致,指望朝廷的支持跨海運輸是無法解決燃眉之急的,必須開啟新的渠道。

 這個時代的航海造船技術不足以支持跨海行商:面對的風險太大。

 在大海上一旦出現危險,人貨兩失,收益風險,不成正比。

 遼東遼西縣的商道就尤為可貴了。

 恰好遼東、遼西缺乏生產人口,生產力低下,這裡又聚集了不少軍隊,是有物資需求的。

 百濟人口有七十六萬戶近四百萬百姓,除去老弱,有足夠的生產力,可以彌補遼東遼西生產力不足的問題。

 由百濟生產物資,銷售於遼東、遼西。

 陳青兕解釋道:“此去百濟,本督一路在想,如何開拓往來商道。見遼東遼西,人口不豐,便有了一些想法。遼東遼西的情況,本督自是知曉,昔年隋煬帝兩徵高句麗,百萬大軍過境,一地狼藉。多虧薛、張、程三督的治理疏導,有現在的情形已是不易。”

 楊廣攻打高句麗本沒有錯,錯就錯在他大輸特輸。

 兩次征伐,都打到了高句麗腹地,然後如喪家之犬一樣給驅趕回去,將之前佔領的地方都吐了出來。

 這些吐出來的地方,自然是滿目瘡痍,對於中原自然是恨之入骨,給後來的唐朝統治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所以李世民當年東征的時候,遼東百姓都將唐軍視為生死大敵。

 直至今日,方才好轉。

 陳青兕口中的薛、張、程三督,是大唐立國之後的三位邊帥,薛是薛萬淑,張是張儉,兩人是營州都督兼護東夷校尉,當時遼東還未收復。程自然是程名振,因遼東收復,程名振同為營州都督,但他兼的是東夷都護。

 程務挺聽到這裡也放心了,他現在還小,只是跟著自己父親磨鍊軍事能力,還沒有接觸行政事務,並不太能理解百濟與遼東、遼西怎麼往來,只是見他真沒有糾自己父親的錯,這才放心。

 “前面就是都督府了!”

 程務挺大鬆了口氣之餘,指向前方,風雪深處,幾道身影,若隱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