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 作品

第324章 志在必得 江南來人


 第324章志在必得江南來人

 長安,朝會。

 陳青兕一如既往地聽著戶部、工部、吏部的表演。

 朝廷這年主打的就是休養生息,戶部開墾了多少荒地,工部修了多少河渠,各地縣令、官員的表現如何就成了重中之重的問題。

 戶部、工部、吏部正好負責這些要務,廟堂上的問題自是以這些為主。

 陳青兕聽得認真,卻極少發言,保持了謹言慎行的態度。

 本以為這日朝會會如以往一樣,平淡的結束。

 不想在退朝的前夕,諫議大夫袁思敬大步站了出來,高聲道:“臣有事奏。”

 陳青兕略微一撇目光,然後目光掃過最上首的許敬宗,心想:“是他出手了?”

 雍州司馬已經是他們的囊中之物,剩餘的禮部侍郎目前為止清流派的高智周呼聲最高。

 但呼聲並不等同得到……

 陳青兕從不會在廟堂上小覷任何人,不管是敦厚如長者一樣的許圉師,還是善於曲從迎合,大偽似忠的許敬宗,都不是善茬,沒等到任命下達都不算穩。

 以陳青兕為首的清流,推薦的是高智周。

 許敬宗推薦的恰是諫議大夫袁思敬。

 李治示意袁思敬直說其事。

 袁思敬道:“臣彈劾滕王橫徵暴斂,驕奢放縱,為一己私利,大興土木引起極大的民憤,還專門趁著農忙時出來縱馬遊樂,嬉戲百姓為樂。倚仗皇家身份,蔑視天家法度,**臣屬之妻。陛下仁德,不願嚴懲親叔。但滕王屢教不改,完全無視陛下苦心,理當嚴懲,以告天下。”

 袁思敬一臉正氣,說話擲地有聲,在殿中迴盪。

 袁思敬說的確有其事,殿中官員反應卻是平平。

 滕王李元嬰的事情,別說廟堂上的官員,就算放眼天下,也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先帝李世民皇位來路不正,也不知是出於報復,還是什麼,李淵給自己的次子留下了十數個需要照顧弟弟妹妹。

 李元嬰就是最小的一個。

 李世民作為“長兄”,為了表現自己長兄如父,對李元嬰照顧有加。但李元嬰就是個頑劣少年,橫徵暴斂建造滕王閣不說,還不遵法度,時常拉著一幫幕僚在王府內欣賞雜技舞樂,又無視宵禁制度,縱容部將夜間出門行獵。

 混蛋透頂……

 李世民對這個老爹臨終託付的弟弟全無辦法,嚴懲不孝,不懲不仁。

 李世民死後,李治對於這個最小的叔叔,也沒有特別的好辦法。

 不管是李世民還是李治,都記得李淵臨終的叮囑,要好好照顧李元嬰,採用和稀泥的方法,將他趕到江南,眼不見為淨。

 所以對於李元嬰,朝臣不是沒有彈劾過,而是彈劾會使君上為難。

 漸漸地,也就沒人提了。

 也是如此殿中官員見袁思敬提起,無人應和,都以為會與以往一樣,草草了事。

 陳青兕卻叫了聲“不好!”

 如果真是彈劾無用,許敬宗不可能讓袁思敬在這關鍵時候給李治添堵。

 唯有一種解釋,李治對於自己這個小叔,耐心耗盡了。

 只是無人彈劾,不好處理。

 袁思敬此番仗義執言,正對聖心。

 果然,李治看著袁思敬遞上來的摺子,反覆翻了翻,生氣的甩在了御桌上:“豈有此理,無法無天。朕為天下勤儉節約,滕王乃皇家直親,不思節儉,朕不怪他,竟還牽累百姓,玷汙臣屬妻妾,著實可惡!”

 對於李元嬰,李治本來還是跟自己的父親一樣,存著縱容之心的。

 只是前段時間,他得到消息,他的小叔李元嬰讓人揍了。

 李元嬰的藤王府有一個屬官叫崔簡,妻子鄭氏女生得明豔動人。

 李元嬰仗著自己皇親的身份,假借王妃的名義叫人喚鄭氏女入府閒敘。

 鄭氏女不敢違背,進入王府。

 李元嬰便想用強,鄭氏女卻是膽大貞烈,大喊大叫,說“王爺堂堂貴胄,怎能做出這等齷齪事?這人肯定是王府中家奴!”對著李元嬰就是一通揍……

 李元嬰堂堂男兒給打得無還手之力,臉上都抓出了好幾道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