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 作品

第30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二合一)


 第309章山雨欲來風滿樓(二合一)

 中秋過後,這節慶的喜意還未退散。

 陳青兕身為兵部侍郎,已經躋身為常參官的一員。

 所謂常參官,就是有資格日常上朝的官員。

 長安京官大體上分三種,一種是參政官,也就是宰相。

 唐朝為了分化宰相的權力,採用的是多相制度,只要掛一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就能進入議政廳,參加最高級別的會議。

 這類人通常在皇宮內隨時等候皇帝召喚,探討國事。

 一種是常參官,李治勤政,三日一朝。

 常參官就是每次朝會必到,能夠在朝會上與天子議事,但除此之外,私底下是見不到天子的。除了陳青兕這樣,天子特地下了特權的。參政官之外的其他人,想要見天子,必須得宰相引薦。

 至於餘下的官就是非常參官,也就初一、十五朔望朝會的時候,有機會見一見天子龍顏。

 但朔望朝會以儀式為上,通常不商議政務,目的也就是給百官一個見天子面的機會,不至於在京當官多年,連皇帝長得如何都不知道。

 當上了常參官,等於正式進入了廟堂的核心,能夠親自感受廟堂上的一切事情。

 連番大戰,朝廷經濟吃緊,陳青兕當任兵部侍郎,入常參官之後,朝會上討論的都是如何發展經濟,如何開墾荒地修建溝渠之類關乎民生的政策。

 陳青兕聽得認真,很少發言。主要是對各地的情況不夠了解,後世還有網絡可以查,這個時代,不同的水土不同的環境發展方向是不一樣的。

 陳青兕只有治理青溪縣的經驗,對於其他地方,瞭解不深,故而尤為謹慎。

 多聽少言。

 因一心發展民生,廟堂的氣氛極為融洽。

 只是面對這融洽的氣氛,陳青兕卻嗅到了一股不尋常的味道……

 看著吏部、戶部、工部各種建議,暢談心中所想。

 看著李治一臉乖寶寶仁孝皇帝的模樣,虛心納諫,一股莫名的沉重湧上心頭。

 太不尋常了。

 這種氣氛發生在李治這個皇帝身上,委實詭異了一些。

 陳青兕蹙著眉頭,突然想到了什麼,瞥了一眼認真聽大臣講國策的李治,在心中嘀咕了一句“山雨欲來風滿樓啊。”

 朝會在一片和諧中結束,陳青兕並沒有直接回兵部報到,而是尋到了源直心。

 “負道兄!”

 源直心在朝中地位比陳青兕要高一些,但他面對陳青兕,一直都是自降一級,以表尊敬。

 陳青兕低聲道:“你吩咐下去,約束上下。最近廟堂之上會有大事情發生,讓我們的人都慎重對待……”

 他頓了頓,說道:“儘量避免與長孫家的往來,若有長孫家的好友,避而不見。這話我只告訴你一人,不要傳出去。”

 源直心是他在官場上的左膀右臂,最信任倚重的人,對他自然要比對別人要好一點。

 這廟堂上的反常,讓他覺得李治有可能要對長孫無忌動手了,歷史上李治在顯慶四年就對長孫無忌舉起了屠刀,先將之削去官職和封邑,流徙於黔州,然後命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審訊長孫無忌謀反罪狀,逼迫他自縊。

 現在已經是顯慶五年了,長孫無忌依舊過得有滋有味。

 以陳青兕對李治的瞭解,這絕非是李小九善心大發,而是因為自己的出現,改變了局勢的走向,鐵勒五部提前叛亂,吐蕃也提前進兵吐谷渾,雙方還在青海湖大戰了一場。

 李治一直忙著對外,而要除去長孫無忌,勢必要動一動朝廷的根基,他無暇顧及,也就讓長孫無忌多存活了一年。

 現在朝廷短期內無心外拓,自然會騰出手來將關隴勳貴最後的力量一網打盡。

 源直心聽到事關長孫家,神色立刻驟變,意識到風波的來臨,肅然點頭:“我會通知下去的。”

 陳青兕並不與源直心多言,返回兵部去了。

 陳青兕對長孫無忌並無惡感,儘管在諸多里,這位關隴勳貴的掌舵者常以大反派的形勢出現,但其實他本人並沒有什麼大的劣跡,相反對朝廷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尤其是《唐律疏議》,這本刑法典籍是華夏法制史上的立法典範,影響了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