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 作品

第265章 請了一尊大爺?


 第265章請了一尊大爺?

 在陳青兕的催促下,下人很快就熱好了酒,蒸好了魚乾。

 陳青兕喝著青溪縣山崖上的野桂花酒,吃著以桂花為食的魚乾,與姜辰聊著青溪縣去年發生的事情。

 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陳青兕聽得心裡卻是暖暖的。

 青溪縣是他的起家之地,也是最費心思治理的地方,感情自然不一樣。

 聽到鄉里鄉親都過得很好,自己的政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離去而改變,自己離去已有兩年餘,竟還想著自己,費盡心思給自己送江南的特產,欣慰之餘,更多的是感動。

 直至得到李治召見的消息……

 陳青兕整理了裝束,進宮面聖。

 入得皇城,陳青兕熟絡的與路過官吏打著招呼。

 陳青兕名望極高,又很得聖心,除了關係切身利益的李義府以外,沒人會主動招惹他。兼之他是官場老油條,很會做人,人緣極好。

 不管背地裡是否嫉妒他爬得快,見了面還是能夠打招呼,維持友好關係的。

 武皇后思前想後,索性不指望武家了,賀蘭敏之就很不錯。

 不過就是將武皇后推出來背黑鍋而已,這種黑鍋武皇后背一籮筐,也不怕將她的腰壓彎了。

 陳青兕也有些心動,吏部也不錯,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天下文官人誰不巴結?

 陳青兕眼前一亮,五品官兵部郎中,這個好,入了兵部,以後何愁少的了立功的機會。

 對於他的使用,李治無可避免的多了幾分謹慎。

 武皇后道:“你敏之兄長素來崇拜陳先生,這話他說的。你,貴為皇太子,卻說不得,可明白?”

 皇宮後苑!

 李治最初對於陳青兕的橫空出世很興奮,終於有了屬於他李治的人才,而不是他父親留給他的。

 皇太子能夠在他崛起之前與之相識,然後施以恩典,對他未來的太子之位也是一個保障。

 大唐第一才子,武皇后也覺得陳青兕當之無愧,第一大儒,那就過了。

 李治是何等精明,一眼就看穿了自己這位皇后的用心。

 他笑著擺弄著面前的兩份奏疏,說道:“朕現在有一事,頗為頭疼。想聽聽愛卿的意見……”

 李治滿意頷首道:“朕就封你為太子諭德,望你能夠教導太子,不負朕意。”

 可靈州一行,陳青兕表現出來的文治武功已經超出了李治的想象,這種才人用的好是諸葛亮王猛,用不好保不準就是司馬懿。

 正是沒有才要去了解去學習……

 突然看著街道旁有一塊碎石,輕輕的一腳踢到了牆根。

 武皇后皺了皺眉頭,呵斥道:“誰跟伱說這些的?”

 再說他所幹的事情,都在他的職權範圍之內,哪怕借用黃河壽的力量穩住夏州局勢,也沒有留下把柄,找不出半點毛病

 俊雅才情都是上上之選,年不過十七,已經能夠作詩寫文,屆時將他過繼給自己的父親,改為武姓,用心培養,不比從武家的歪瓜裂棗裡選擇更好。

 不過……

 還真難選擇。

 陳青兕聽懂了,就是給太子當思想德行的老師,如果太子不聽就有直接告狀的權力。

 太子諭德是從四品官下,比郎中的正五品下高上兩級,但實際權力卻是天差地別。

 他說著一臉的為難。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武皇后因幼年受到武元慶、武元爽的虐待,對於兩位兄長恨入骨髓,但她身為武家人,又不甘心成為孤家寡人,想要提拔一些武家人成為李弘這位皇太子的助臂。

 李弘今年不過七歲,得到母親誇獎,很是興奮,搶著回答道:“皇兒知道,皇兒知道,寫這文章的人叫陳青兕陳先生,是我大唐第一才子,第一大儒,除了這《師說》,陳先生還有《黃鶴樓》、《憫農》等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