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 作品

第226章 伺機而動


 第226章伺機而動

 陳青兕確實不精通兵法,但他懂得人性。

 他知道鐵勒叛軍急於速戰,不會攜帶攻城器械,他知道鐵勒人如此急得南下,不是不怕唐軍,而是害怕唐軍的表現。

 如果真不怕唐軍報復,他們不會反應這麼大,心急火燎的南下,搶先動手。

 就在漠北他們熟悉的戰場等候唐軍的到來,豈不更佔便宜?

 故而陳青兕篤定鐵勒叛軍越是如此急於求成,越顯得心虛。

 自太宗皇帝李世民蕩平東突厥之後,因天可汗的關係,漠北漠南與中原往來密切,尤其是參天可汗道的建立,草原諸部每年都會從這裡將貢品送往京畿長安。

 對於靈州到京畿的這條路,草原人不會比當地人生疏。

 唐軍的來援速度,只要有心計算瞭解,不難推斷出來。

 陳青兕知道此番鐵勒叛軍來襲,想要取得戰果只能靠他們。

 鐵勒叛軍是不會在這裡等著大唐援兵來收拾他們的。

 對於遊牧民族,李世民有一段話形容的特別恰當“突厥所長,惟恃騎射,見利即前,知難便走,風馳電卷,不恆其陳。以弓矢為爪牙,以甲冑為常服,隊不列行,營無定所。逐水草為居室,以羊馬為軍糧,勝止求財,敗無慚色。無警夜巡晝之勞,無構壘饋糧之費。”

 鐵勒與突厥本質上並無不同,同屬遊牧民族,他們在萬不得已是不會跟唐軍主力死磕的。

 陳青兕知道想要在靈州境內破敵不能指望長安的援兵,他們一到,鐵勒叛軍肯定望風而逃。

 不在這裡解決他們,等他們逃入漠北深處,就算唐軍最後尋得他們蹤跡,將他們殲滅,所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大的。

 在陳青兕的心中,大唐的勁敵是吐蕃,是西方的大食國,為了鐵勒勞師動眾,並不值當。

 因故與鐵勒一樣,他們都只有短短七天的時間。

 從勸說思結部遷入懷遠縣防守,他就打著一擊制勝的想法。

 利用思結部來拖住鐵勒叛軍,消磨他們的銳氣,壓制黃河壽,給急於戴罪立功的他唯一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