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 作品

第十六章 無所事事的監丞


                 陳青兕有些愕然。

  令狐德棻很理所當然的說道:“陳監丞對監中之事,並不瞭解。國子監有六學,其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為大學,律學、書學、算學為專學。其中國子學地位最高,唯三品上官子孫方有資格就學。這些勳貴之後,本就是天子驕子,即便什麼也不學,也有很好的前程。他們這類人極少有願意刻苦學習的。尤其是那些將門之後……”

  其實高門勳貴並非沒有驚才絕豔願意刻苦學習的後代,但這些人第一追求的必然是入弘文館陪皇帝讀書,次選是入崇賢館跟皇太子讀書。

  有了前兩個選擇,剩下的國子學自然就成了高門勳貴子嗣混日子的去處。

  也就是說國子學的學生,幾乎都是淘汰下來的渣滓。

  陳青兕有些理解的點了點頭,文人的書香世家文化代代相傳,只要家教嚴,就可能出現優秀的繼承者。

  但是勳貴裡的將門那就尷尬了,他們缺乏延續傳承的底蘊,絕大多數刀頭添血過來的人,不捨得讓自己的子孫上戰場冒險,就會變得文不成,武不就,吃著祖上的老本度日。

  並非陳青兕小覷這個時期的將門,翻開凌煙閣功臣榜,不管是奪槊陷陣的尉遲敬德,勇武絕倫,萬軍叢中取敵首級的秦瓊,還是驍勇虎臣程知節,臨危不懼的段志玄,乃至於入京首功劉弘基,他們的子孫後輩沒有一個成氣候的。說起來這個當了將軍,那個成了大將軍,打開履歷一瞧,就沒一個上過前線,砍過一個賊人。

  朝廷對於這些勳貴後人的優待,讓他們不願意將子孫送進軍營,上戰場搏命,而是送進國子監混個身份,將來蒙蔭入仕。

  陳青兕會意點頭,國子學的這類人生來就在他人可望不可及的終點,先輩的付出,讓不需要努力都能功成名就,自然不需要刻苦學習。

  因為身份特殊,國子監監丞這個教導處主任也奈何不得他們。

  這就是“管不了便管不了”的意思了。

  令狐德棻見陳青兕聽明白了,繼續道:“國子監的核心乃太學生、四門學生。太學、四門學……生員主要是五品、七品官宦子弟,還有各地推薦上來成績優異的庶民學子,他們都是萬里挑一的俊傑,都懂得機會來之不易。學習尤其刻苦,是最放心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