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 作品

第十章 面聖


                 陳青兕此言一出,立刻吸引了目光。

  不論是最上首的孫處約,還是相陪的薛元超、劉齊賢、元萬頃都帶著幾分詫異的看著陳青兕。

  這個時代的人對高句麗,對新羅的態度是截然相反的。

  高句麗是仇敵,而新羅卻是朝廷最親密的屬國。

  高句麗這個仇,還不一般。

  隋朝時期,楊廣一徵高句麗的時候,出動一百一十三萬,近乎兩百餘萬役夫,結果一個遼東城都打不下來,迂迴往高句麗後方的三十萬大軍,只回來兩千七百人,無數華夏兒郎的腦袋給高句麗人做成了京觀。

  儘管這是隋朝的事情,可死的卻是漢家兒郎。

  故而在此刻的唐王朝,上至皇帝,下到百姓,無人不敵視高句麗。

  相反新羅對大唐的謙卑遠勝諸國,新羅善德女王登基的時候就頻繁向唐朝派遣使臣,貢獻方物,特地派遣僧人入唐學習。

  李世民為了宣揚華夏文化,接納各國學子,其中新羅人最多。

  而且新羅國雖小,但朝貢的次數與禮物的厚重卻居於首位,史稱“諸蕃之最。”

  善德女王為了拍李世民的龍屁,還自學詩文贈送。

  善德女王的妹妹真德女王也有樣學樣,織錦作五言《太平頌》贈給李治。

  新羅人崇拜崇尚大唐文化,在大唐臣民心中新羅號為君子之國,頗知書記,有類中華。

  新羅太能舔了,以至於唐朝上下幾乎無人不對其心生好感。

  高句麗這個仇寇欺負新羅,新仇舊恨,加上對新羅的好感,朝野上下就沒有一個人站高句麗的。

  所以陳青兕此話有些與這時代的大勢格格不入。

  陳青兕道:“新羅屹立海東多年,即便昔年高句麗鼎盛之時,尚且無法將之覆滅,何況現在乎?”

  高句麗確實稱得上海東一霸,他們在唐初時如果算上契丹、靺鞨這些附庸,人口在三百五十萬上下,要知道唐朝初年,人口也不過一千萬出頭……

  但經過李世民的征討,唐軍收回了遼東,收復了契丹以及一部分靺鞨。

  此後貞觀二十一年、貞觀二十二年,李世民兩次派兵襲擊高句麗都大勝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