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 作品

第十一章 怎能沒有讀書聲?


                 在官職的利誘下,一眾里正、村正態度積極效率極高。

  陳青兕並不在乎他們用什麼法子,威逼利誘也好,軟磨硬泡也罷,只要將人平平安安的帶到縣城便好。

  只有聚集了人氣,才有發展的空間與可能,也能儘可能的避免戰後勞力缺失引發的各種危害。

  離著縣城近的百姓,已經陸續抵達。.org

  陳青兕與姜辰親自迎接安置,先將人聚集在已經收拾乾淨的村中寺廟,然後根據個人的情況分發城中空置的居民屋舍。

  整個過程都還算順利。

  畢竟相比居住在破敗的村舍,縣裡無論環境前景都遠遠勝之。只是對於田地、屋舍的分發,存著一定的擔憂。

  隨著縣裡的空置屋舍入手,一切擔憂,自然也轉為喜悅,接受自己從村裡人到縣裡人的轉變。

  陳青兕也未食言,根據各鄉村的表現,逐一將府衙各級別的任命權下放。

  這一切行為都是經過他深思熟慮的。

  青溪縣的情況很糟糕,村正莊敏瑞說的法子其實是這個時代的慣例,朝廷開放免稅政策,然後放任自流。依靠人類的頑強,物競天擇,渡過難關,繁衍生息。不出十幾二十年,青溪縣恢復如初。

  這是最簡單最有效也是最常見的方法。

  陳青兕卻做不到如此淡漠,未來的社會或許不是那麼完美,可在這種災禍面前,受過他們這些受過新中國思想教育的國人永遠不可能做到那般冷漠。

  不管成與不成,他都打算竭盡所能,將損失降至最低。

  他沒有時間培養髮掘培養聽信於自己人才,里正、村正就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他們能夠當上里正、村正就是一種能力,能夠最快最好的完成任務,也是實力的表現。

  最早完成任務的居然是走的最晚的村正莊敏瑞,固然有他所管轄的桃村離的近,也有德高望重之故。

  陳青兕本想直接任命莊敏瑞為主簿。

  莊敏瑞卻拒絕了,還辭去了村正之位,作揖道:“老朽今天六十有三,將機會留給他人。也就是放心不下村裡人,這年紀早該頤養天年了。現在有了縣令,老朽也可安心。不過老朽有一外孫,天資聰穎,博覽群書,只是未經世事,不知能否跟在縣令身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