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近水 作品

第204章 銅鈿舞與古情歌(第2頁)

    與其表演形式,金華斌更於銅鈿鞭的起源與故事,於是,虛心地向戴鄉長打聽。

    “這個啊,”戴鄉長抓了抓頭皮說:“先看銅鈿鞭的表演,表演後我找個老農跟你們細說。”

    金坑村的廣場上,排著十六名老農,青一色的男性,臉色堅毅果決,看身上的戲服,似是盔甲。領頭的拖著長長的嗓聲學著馬蹄聲唱起了序曲,雄壯的戰歌響起:

    《馬踏燕然》

    批鐵甲兮,挎長刀。

    與子征戰兮,路漫長。

    同敵愾兮,共死生。

    與子征戰兮,心不怠。

    踏燕然兮,逐胡兒。

    與子征戰兮,歌無畏。

    “銅鈿鞭舞”一般情況下都是女的跳的,動作簡練,舞姿輕盈,節奏感強。這次卻是青一色的男性,唱的又是雄壯的戰歌,金華斌有些蒙了。…

    一曲跳畢,戴鄉長把領舞的老農領到大家的面前,聽他講起了銅鈿鞭舞的來歷,老頭介紹道:“在秦末楚漢相爭之時,西楚霸王項羽一路過關斬將,所向披靡。每攻下一城,項羽便站立馬上,揮舞鋼鞭高歌勁舞,舞至酣時,命令士兵折木為鞭再舞,使路過的老百姓深受感染。之後,這種舞蹈形式由軍營流傳到民間,逐步發展成為銅鈿鞭的形式,演化成當地百姓祈神、慶豐年、賀喜事的民間舞蹈形式。所以,銅鈿鞭又叫霸王鞭。”

    軍歌勵志中,每人吃了一大碗澆頭面,然後向靈江渠進發。靈江渠,農業學大寨時代的產物,想想看,在那個時代,絕大部分的活依靠手工開鑿,打出一條四公里長是何等的不易。戴鄉長給我們安排的更是極有特色的地下河,一點鐘,幾隻蝙蝠飛出洞口,全體成員尖叫聲中進入地下河,感謝戴鄉長的精心安排,地下河的水剛用靈江水庫的水沖洗過。天堂尖下靈江源,上連銀河下接下岸水庫,幾多神話,幾多想象。進入地下河了,雖說大家都準備了頭燈,可幾個頭燈集中在一起,同氣相求在眼前也只是一片光暈,但能看清河裡外壁是人工用鐵鑿一錘一錘打鑿出來的,整個水洞寬處二三米,窄處一米多些,偶爾有個開寬乾燥的地帶,大家擠在一起休息了一下,洞是天然的擴音器,笑聲與說話聲被幾倍地放大,齊聲高呼時,聲音呼嘯而過,如雷神發怒,細看頭頂,還有好多的蝙蝠在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