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不管埋 作品

第十八章 對伊瑪目的雙重攻勢(第2頁)

 “當我們的敵人因內丟人心,外失強援而衰敗時,勝利果實自然而然地就會從樹枝上掉到我們手裡了,只需動嘴咬下果肉就能享受它的甘甜。”凱霍巴德總結一番,而後開始安排作戰任務:“奪取薩達的關鍵是突然,必須要快,伊瑪目哈桑當前還願意配合我軍,他的追隨者可以在突襲時引導我軍入城,如此一來無需經過漫長的圍城。”

 若是將目光放得更為長遠一些,薩達還可以作為入侵漢志的出發基地,戰時一支偏師從此地出發穿越漢志山脈就可以輕取聖地、與海軍配合攻克吉達,讓馬穆魯克的聖地監護者之名不再副實。

 他隨即瞄向另一位副將,將用於奔襲薩達的部隊交給他,至於皮裡貝伊他另有大用,只是不在此次會議上明說。

 栽德派伊瑪目依賴於各部族的支持,這也就意味著各部族謝赫的擁護直接決定了伊瑪目手中的力量,讓也門部族倒向哈桑確實能削弱葉海亞的勢力,但如果有可能的話,讓他們像南也門人那樣直接臣服於沙赫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有南也門部族和伊瑪目哈桑作為中介掮客、有強大援軍作為武力後盾,皮裡貝伊的任務便呼之欲出了——用大棒和胡蘿蔔“說服”他們服從薩法維的統治,這是二人和總督還在亞丁時便規劃好的一整套平亂方案。

 保障頭人對內部事務的自治權不僅是底萬所做出的最大讓步,與阿富汗斯坦一樣,易卜拉欣同樣出臺特定的經濟政策用於“惠”也門人。

 最尋常的項目還是修橋補路、興建水利,也門山區的陸上商路雖不及阿富汗斯坦繁榮,但農業條件卻是強了不止一個檔次,特別是水資源,例如古典時代的一大水利奇觀——能蓄水灌溉出萬頃良田的馬裡卜大壩,易卜拉欣在前世就聽聞過。

 促進山區農業發展的同時還要建立起經濟捆綁,底萬希望謝赫們能夠屈服於經濟利益的誘惑,主動配合將谷地完全地變為伊朗的種植園。為此,特許貿易行會的御用商人們將會從合作的部族處加價收購咖啡豆等指定的經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