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不管埋 作品

第七十八章 亞丁事變(上)

    除了要援助印度附庸之外,薩法維海軍還有另一件更重要的事項——掌控亞丁,並部署艦隊以控制紅海與印度洋之間的曼德海峽。

    在1504年乃至更早前的規劃之中,易卜拉欣在印度洋海圖上意淫著未來掌控貿易航線攫取鉅額利潤時,亞丁乃至整個也門地區就成為了設想中的一部分。

    也門,這塊於古典時期被希臘、羅馬人冠以福地阿拉伯之名的地區的自然條件與半島的其他地區是不同的。這裡可以說是半島最適合發展的地區——土地肥沃、降水比較豐富,這些為發展農業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條件。相對繁榮的農業能為本地帶來相對豐富的物產,供養相對更多的人口,支撐起更為繁華的聚落。

    除去其本身自然條件外,也門還有良好的區位優勢。此地靠近埃塞俄比亞,與非洲之角僅隔曼德海峽,來往於埃及和印度之間的商船沒有不經過亞丁的,再加上其本身出產沒藥、咖啡等經濟作物,其經濟和戰略價值不言而喻。

    對於也門攻略,易卜拉欣做了些考慮。他認為當下就是奪取亞丁並逐漸蠶食也門的時機——薩法維尚未與葡萄牙衝突,能抽出足夠的力量控制亞丁,干涉紅海貿易。這樣在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拿捏住馬穆魯克的財源,或許這樣可以脅迫坎蘇·高裡在未來對奧斯曼採取更為激進的態度。

    艦隊緩緩靠近此行的目的地亞丁,這座繁榮的貿易港口坐落於一個小半島之上,城鎮背靠古老的死火山沿海岸線展開,港口區則為內側的半封閉水域內,停泊著諸多商船。城鎮在面向大海和堤道的防線上立有高牆、附有塔樓作為城防工事,因為死火山的阻隔,艦隊不可能自半島外側登陸並攻擊城鎮。

    見這座城市沒有部署火炮防備外來船隊,埃赫桑直接命令整支艦隊開入海灣之內,並下令讓旗艦的炮手推出火炮鳴炮示意,巨大的炮聲響徹整個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