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寧永寧公主 作品

第1151章 微服私訪

 “講!”

 這位鄭御史剛提拔不久,負責西北兩州,多有奏本也正常。

 “啟奏陛下,西北大旱,朝廷每年撥付,然國庫不豐,恐難支撐賑濟,臣以為欲要國庫豐盈,當開源節流。”

 “開源之道,陛下已推行農莊法,開闢我朝與南蠻商路等,皆為良策,臣實難想出,倒是節流略有些許拙見。”

 “陛下返朝,下令增設驛所,然我朝驛所本就人員臃腫,大多閒置,本為公用,卻為民用,本為民用,卻為私用,驛所頹廢,無所建樹,臣以為可停止建設,加以裁撤,每年至少可省下三十萬兩。”

 “有這節省的錢用於賑濟不是更好。”

 這番話落下引起一陣寂靜。

 加設驛所確實是關寧從北林行省返回時下的旨意。

 驛所,用於遞送使客,飛報軍情,轉運軍需物資。

 這也是關寧為戰爭做準備的一項要務。

 加設驛所花費頗大這倒是真的,但關寧並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記住6ksw.

 朝廷要實現上行下效,驛所是最為重要的環節。

 古代交通不便,從一地到另一地,需要較長時間,萬一有緊急軍情公文,怎麼能最快送到上京。

 所依賴的就是驛所。

 邊境起了戰事,過三個月他才收到稟奏,黃花菜都涼了!

 國家越大,驛所的需求越大也愈發重要!

 最新繪製的驛所分佈圖是經過近一年的規劃才做出來,涵蓋了全國各地的要地連接,是實現上行下效的基礎。

 尤其是邊境之處,最快七天七夜就能把戰情送至上京。

 通過驛站換人換馬晝夜不停的跑,就好像接力賽一樣。

 關寧知道建驛所維持運營有花銷,因而除軍驛和公驛外,還建了民驛。

 民驛實際上是起到了前世物流快遞的作用,也是連接兩地的重要渠道。

 流通才能促進經濟發展。

 民驛的出現實現了這一點。

 最重要的是民驛是盈利的,可用來維持軍驛和公驛的消耗。

 這也沒問題。

 關寧注意到的是鄭御史口中提及的一句話。

 公驛用作民驛,民驛用作私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