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二百一十一章 出使東吳

 其實這個問題才是諸葛亮今天最看重的,自曹丕繼位後,曹魏徵伐的主要方向始終放在東吳那邊。

 時至今日曹丕在位僅六年多,但已發動了三次伐吳戰爭,每戰甲兵皆在十萬以上,可以說長安以西魏國兵力已日益空虛。

 故而諸葛亮每念及於此,皆為因國力未復使得無力北伐而深為遺憾,幸好曹丕氣數將盡,現在大漢又有良機,這一次他總算能騰出手來佈局北方了。

 “丞相”

 “丞相”

 諸葛亮話音剛落,兩道聲音同時響起,眾人看去原來是楊儀和馬謖,見他二人皆做拱手狀,均是微微一笑。楊儀和馬謖相互看了一眼,也是尷尬一笑。

 “威公先說吧。”

 雖然同是參軍,但楊儀現在署府事,不得已馬謖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謙讓了一下。

 楊儀也不客氣,點了下頭,道:“丞相,這幾年我大漢雖說恢復了元氣,但儀以為此刻出兵北上仍是準備不足。

 不說糧草輜重,單以目前漢軍的兵力來講仍是不夠,戰力也還需要時間提升,故而我以為就算曹丕真的死了,我們也無法施展大動作。”

 諸葛亮不置可否,看向馬謖道:“幼常汝有何話說?”

 “丞相。”馬謖拱了拱手:“謖亦是此意,但我以為縱然以我大漢現在的實力無法掀起大規模的北伐,我大漢可趁此時機加緊佈局北方,以待日後大舉。”

 “該當如何佈局呢?”諸葛亮繼續問道。

 馬謖道:“趁機埋伏細作自是不用多說,隴右、羌地的胡人我們也可勤加拉攏。”

 “善。”諸葛亮羽扇輕輕一頓:“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其實都認為曹丕雖近日有病逝之可能,但國家才平定南中,實力有餘,進取不足,皆言楊儀馬謖二人所言有理。

 諸葛亮早對曹丕病亡之後的局勢瞭然於胸,之所以還發問,除了考校諸人之外,就是為了看看其他人是否還有他沒有想到的奇謀。

 此刻見眾人皆道無力大舉,心中不免一嘆,望向眾人,卻見楊清低頭沉思,不由問道:“明之對此有何看法?”

 楊清倒也不是在沉思,他只是在絞盡腦汁地回憶原來歷史的進程,知道這一兩年中曹丕雖然駕崩,但季漢因為國力的緣故並沒有乘機北伐,想來諸葛亮等人也是因實而斷,並未腦熱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