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一百七十三章 廣陵

 建業,原名秣陵,按時間順序來算乃是孫吳的第三個治所,自小霸王孫策平定江東六郡建立起東吳勢力之後,治所先設置在吳郡,孫權繼位後為了奪取荊州,又把治所遷至京口。

 赤壁大戰後,天下大勢開始進入孫劉曹三家鼎足的局面,為了進一步圖謀荊州,孫權又將治所遷到了京口西面的秣陵,隨後改秣陵為建業。

 並開始在楚威王時期建立的金陵邑基礎上築城,用來儲村軍糧器械,這就是著名的石頭城。

 石頭城跨水而立,臨江控淮,恃要憑險,周圍數十里,並設有子、羅城二重城,乃是東吳水軍江防要塞和城防據點。

 其實,早在建安十三年諸葛亮出使東吳路過秣陵時,就曾說過該地鐘山龍盤,石頭虎踞,乃帝王之宅。後來,劉備為了借南郡到京口見孫權時,也曾勸他將治所遷至秣陵。

 而東吳內部也有許多聲音贊同定都於秣陵,如謀臣張紘早就勸說過秣陵居山川形勝之地,可為都城。

 孫權在建業呆了九年,後來背盟襲取荊州後,為了加強荊州的防守,他又將都城遷到了鄂縣,也就是現在的武昌。

 可是隨著魏主曹丕親率大軍來到廣陵之後,整個東吳的視線一下子又向東轉回了建業。

 廣陵郡守府自曹丕駕臨之後就被騰出來作為臨時駐蹕之所,數千鐵甲禁軍在府內府外來回巡視,護衛著皇帝的安全。

 此次伐吳有別於黃初三年那次,雖然進攻方向仍是從荊、揚兩地進軍,但上次魏主曹丕是在宛城坐鎮主攻荊州,而這次則換成了揚州。

 廣陵與建業隔江相望,只要魏軍突破大江防線,就能深入到江東腹地,給予東吳以致命的打擊,到那時覆滅東吳指日可待。

 “眾卿,大軍雲集江北、蓄勢待發,諸位以為何日可發兵?”曹丕靠在御座上,看著堂下的君臣意氣風發地說道。

 自來到廣陵之後,他一面著手伐吳事宜,另一面則忙著收服青徐兩地的民心和軍心。

 青徐兩地雖早早就被納入曹魏的統治版圖,但曹魏的統治力在這兩個州一向是很薄弱的。

 究其緣由,一是曹操起家之地在兗州,青徐兩州長期在袁紹、陶謙和劉備手中,為奪取青徐,曹軍多有殺戮,引起兩地百姓極其不滿。

 二是這兩個地方長期以來豪強勢大,自黃巾造反、天下大亂之後,青徐雖落入袁氏和陶謙手中,但他們只是表面上統領全州,而在下面還有臧霸、陳登父子以及笮融等人,他們割據郡縣、自成一體,堪稱一方小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