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一百二十章 來攻

 孫資見曹丕被劉曄說得幾欲心動,旋即勸道:“陛下,正如劉侍中所言,西蜀國土、兵力喪失大半,已經是待宰的羔羊,陛下日後願意何時吃就能將其吃掉。”

 “只東吳孫權背信棄義,反叛朝廷,與蜀連和,實乃欺辱上國,若陛下不施大軍討之,天下之人皆以陛下可欺也。”

 “更何況若我大魏欲對東吳用兵,則可從江陵、湍須、建業三地進軍,皆是平坦道路,一旦過得大江,則我中國之兵就能縱橫馳騁於江南,如此取江南之地易如反掌也。

 “孫吳既滅,則西蜀還能獨存乎?故臣以為陛下當伐吳也。”

 “嗯,孫卿言之有理,孫權屢此背信棄義,若不討之,彼輩東吳之人將不正眼看中國也。”

 曹丕其實也傾向征討東吳,畢竟蜀道確實艱險,就算以其父之武功也不能平定,他就更不願去觸這黴頭了。

 另一方面,其實曹丕與吳主孫權暗中較著勁呢,同為二代,孫權可早早就與其父曹操和蜀主劉備比鬥智力,惹得其父曹操曾讚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可見孫權以晚輩之身卻能與曹操劉備這等前輩英豪相提並論,實在是一代英傑。

 曹丕自負自己文武全才,以前多在父親膝下修身養望,這才使得孫權獨領風騷。

 他一貫不服孫權,更何況此人曾經臣服於他,曹丕更加看不上對方。

 然而對手連連在赤壁、夷陵挫敗自家父親和聞名天下的梟雄劉備,這等武功實非自己能夠追上的。

 曹丕其實也與孫權直接交過手,前兩年他就曾兵發三路伐吳,雖然取得一定斬獲,但還是被孫權逼退,國中雖無怨言,但是自負的曹丕卻是忍受不住此事,早就抱定主意日後定要一雪前恥。

 如今天氣轉涼,馬上就要進入秋高馬肥、大舉興兵之時,因此曹丕正要乘此時機再與孫權論個高低。此番興兵非僅是意氣之爭,孫資所言也大為有理,正合他的心意。

 更何況此番征討孫權也不僅僅是為了尋覓滅吳的戰機,青徐二州久在臧霸治下,頗有割據獨立之勢,自己正好可以趁徵吳的理由巡視東面的青徐二州,相機收取臧霸的兵權,讓青徐二州真正意義上的歸屬朝廷調遣。

 這是帝王心術,曹丕自是不能堂而皇之地與眾大臣言說,只待趁著伐吳之際行那一箭雙鵰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