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五十八章 歲計

 楊清最近很忙,忙得已經好幾天沒回家了。和後世一樣,到了歲末朝廷就開始了各種總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每歲末的上計。

 按照漢制,地方各郡國每年需對治下戶口、錢穀收支、公私墾田、山川地理、盜賊多少等數據進行統計,到了年尾就要派遣官員進京將這些圖籍簿冊上報給朝廷,當然這個進京上報的官員一般就是州郡的上計掾。

 各郡國上報時,皇帝一般會在宮中或陵廟接受計簿,不過接下來的具體事務就會由丞相府總攬。各郡國上計的圖籍一般會被分成正、副本,正本留給史官存檔作為日後備查或撰寫史書的史料,副本留給丞相府存檔作為日後施政的依據。在朝廷接受計簿儀式結束後,就會由丞相代表皇帝向郡國計吏宣告獎功罰過、施恩撫慰的詔敕,這樣朝廷一年一度的上計就完成了。

 此時天子已在宮中完成了受計的儀式,各郡國的歲計圖籍已經運送至丞相府,由相府主郡國上計事的計曹掾牽頭整理分類、統計核對。雖然現在的大漢只有一州之地,但是所要計核的竹簡圖帛仍是堆滿了兩個屋子,計曹掾下的令史御屬正在加班加點的核對。

 楊清作為丞相主簿,也領著屬下令史在一旁監督複核,這些關係著國家明年施政方針的數據可不能出什麼差錯,一旦這些圖簿統計完成,將會由他親自向諸葛亮彙報,故而他是絲毫不敢大意,這些天幾乎都釘在了計曹吏舍。

 好在經過連日的統計,季漢今年家底基本上被核算出來,楊清不敢怠慢趕緊前往諸葛亮公房彙報。

 “戶十九萬,男女口八十七萬,帶甲將士五萬五千,官吏三萬。”楊清將當前季漢的人口戶數通報完後,隨即停下等待諸葛亮的示下,戶口人數是眾人最為關切的,因此楊清將其放在最後通報,以便眾人議論。

 諸葛亮還未出聲,一旁的王連先嘆了口氣:“唉,我大漢經夷陵一役後就只剩下這點家底了啊。”

 諸葛亮看起來倒是一臉平靜,這些數目和他估計的差不了多少,他記得章武元年先帝登基稱帝時,戶數有二十萬,人口有九十萬,帶甲將士約十萬出頭,官吏人數倒是沒多少變化。唉,經過夷陵慘敗後,光漢軍就損失了五萬多人,而且都是征戰多年的精銳老卒,每當想於此,諸葛亮就忍不住悲痛嘆息。

 當然這些數據並不是整個益州的,而只是巴蜀漢中三地的,南中地區由於地處偏遠、夷人眾多,從章武元年到現在還未騰出手對南中諸郡進行統算,當然現在南中三郡反叛就更不能對其歲計了。只是依據桓靈二帝時的數據進行推算,戶數應該在十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