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三百七十九章 燒當羌王

自後漢起,散落在河湟地區的一眾西羌部落就常與涼州漢人發生衝突,而當時朝廷派往涼州的地方官為貪圖軍功,多以殘酷苛暴之法對待西羌,致使西羌各部的反抗此起彼伏。

 因此羌患也困擾了後漢百餘年,這些散落在河湟地區的西羌人逐漸取代北匈奴成為了後漢朝廷的第一外患。

 他們不斷侵擾邊郡,甚至還曾深入內地,導致關隴地區時常處於戰火之中,雍涼二州的民生日益凋敝,使得後漢朝廷背上了嚴重的財政包袱。

 雖然到了桓帝時期,在涼州三明段熲、皇甫規、張奐的連連打擊之下,涼州諸羌損失了數萬人口,持續百餘年的羌亂也終於接近尾聲。

 但是後漢的氣數也同樣耗盡,天下大亂的時代從此到來,群雄並起、宇內板蕩,漢室若非出了個昭烈帝劉備,恐怕此時已然滅亡,可見漢室的衰微委實與百年羌亂脫不了干係。

 固然西羌各部不復當年的盛況,但此時的涼州仍然居住著眾多羌人部落,如先零羌聚居在西海等地,勒姐羌、當煎羌散居在金城、張掖,燒當羌盤踞在西平郡一帶,此外還有封養羌、牢姐羌等小部落在各郡往來遊牧。

 足見桓帝以後諸羌部族仍舊是涼州地界上不可小覷的勢力,其實近三十年羌亂依舊時有發生,只不過規模比不上以前罷了。

 且近些年的羌亂出現了一個和以前迥然不同的特點,那就是此時的羌亂並非羌人自己單方面地作亂,而往往是被漢人軍閥刻意挑起的。

 如董卓、韓遂、馬騰等輩就經常利用羌亂養寇自重,對抗朝廷、圖謀不軌,因此羌人頗有淪為漢人諸侯打手的趨勢。

 當然羌人也不是傻子,他們依附漢人軍閥也有自己的算計,只是現在各家漢人勢力強盛,他們這些羌人部族多半還是得扮演被驅使的角色。

 大榆谷,地處西平郡,位於湟水上游,水草豐美、牛羊成群,從先秦起就是涼州諸羌最覬覦的風水寶地。

 只要佔據了這塊自然條件優越的地盤,那麼這一支羌人部落就一定可以發展成諸羌中最為強大的存在。

 眼下佔據大榆谷地的乃是燒當羌,此部落原本世代居住在黃河以北的大允谷,起初人口不多,勢力不強,弱於先零羌等部落,故而深受先零、卑湳等強大部族的欺辱。

 然而到了王莽篡漢的時候燒當羌的轉機來了,此時的燒當羌王滇良父子頗有才幹,在各部落中素有恩信。

 他們趁機聯合那些同樣受到先零、卑湳兩大強部欺辱的附屬部落和其他雜羌,偷偷地從大榆谷進兵,突然對先零、卑湳兩部發起襲擊,一舉大破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