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三百五十四章 處置俘虜

說完了右軍撤回漢中一事,眾人又議起了這幾日的公務。

 “幼常,處置魏軍俘虜一事進行得如何?這幾日有多少魏兵願意歸降了?”諸葛亮朝馬謖問道。

 馬謖眉頭一皺,回道:“丞相,這些俘虜頗為死硬,尤以那個丘彥最為頑固。這些天謖是用盡了各種手段,又是威逼、又是利誘的,願意歸順反正的只有寥寥數百人。”

 街亭一役漢軍俘獲收降魏將邱彥以下差不多有一萬八千人,但其實俘虜的多、收降的少,願意反正參加漢軍的僅有兩三千人,不足總數的兩成。

 所以諸葛亮才讓馬謖負責勸化俘虜,動員他們加入漢軍。這些人雖敗於漢軍手中,但畢竟多是經驗豐富、刀馬嫻熟的精銳老兵,有他們補足兵員,漢軍的戰力也會上個大臺階。

 再說有了他們的表率,日後再對上魏軍也能減低對手的戰意,吸引更多的魏兵降漢。不然將一萬多俘虜就這樣一直看管下去,每日耗費的錢糧也是不少啊。

 “就只有數百人麼?”諸葛亮有些不敢相信。

 馬謖面色一紅,輕聲回道:“是的。”說完,有些無力地低下了頭。

 “唉,這些俘虜是擔心他們的家人吧?”諸葛亮停下手中的羽扇,神情嚴肅地說道。

 馬謖抬頭回道:“正是。其實這些天某也看出來了,願意歸降我大漢的俘虜不在少數,只是他們畏懼偽魏軍法嚴苛,擔心牽連父母妻兒的性命,這才不敢投降。”

 “唉,收降魏兵確是難事,想不到連幼常也沒有好法子啊!”

 諸葛亮聽了不禁在心中嘆了口氣,他讓馬謖去處理這件事還是有意為之,乃是看中了馬謖擅長攻心之計的優點,沒想到他去也是收效甚微。

 “爾等有妙計收降這些俘虜否?”諸葛亮問向楊清等人。

 他還是決定集思廣益,利用眾人的智慧好生解決這個難題,畢竟季漢向來以仁義為本,幹不出屠殺俘虜的事。

 楊清等人聽了一時間也是無計可施,魏兵難以收降並未今時今日之事,而是一個困擾劉孫兩家多年的問題。

 至於為何如此在場之人自然都曉得,並非是魏兵的忠誠度比漢吳兩國高,而是因為曹魏的錯役制度。

 所謂錯役制也是曹魏的惡政之一,建立於曹操時代,乃是一種控制士卒、保其忠誠的特殊手段,其具體做法簡單來說就是讓士卒和家人分離開來。

 自董卓造逆以來,漢室衰微、天下板蕩,群雄賴以割據一方的軍士往往來自於本地州郡,所以士卒和他們的家人一般都在一處,並沒有分割開來,這也是大多數諸侯麾下兵戶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