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二百七十四章 巧妙化解

    諸葛亮苦笑道:“勸我受九錫、進爵為王,他這是包藏禍心啊!想不到,正方對我芥蒂如此之深,竟然已到了用這種手段的地步,真是令我痛心。”靻

    “丞相,儀早就說過李都護居心不良,應多做提防早早圖之,丞相就是不願,念及與其同受託孤之恩而一味忍讓,反而助長了他的氣焰。

    如今彼不能察丞相相忍為國之心,竟行此奸惡之事,若是天子和朝臣知曉,必定會使朝野大驚,舉國上下都會懷疑丞相的忠心,到那時怕是會引起一場大亂啊。”楊儀苦口婆心地說道。

    而楊儀之所以如此擔心此事的後果,實乃受九錫對臣子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意頭。

    九錫是指車馬、衣服、樂、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鬯九種禮器,原本是天子給臣子的一種最高賞賜,漢室四百年下來受過這種榮耀的也只有區區兩人。

    按說這兩人應該都是名垂千古、受人敬仰的存在,然而他們如今在天下百姓的心中全都是大奸臣的醜惡形象。這兩人,一位叫做王莽,一位叫做曹操。

    王莽,受九錫,代漢建立了新朝。曹操,受九錫,其子曹丕代漢立魏。有這二人代言,臣子加九錫儼然成了篡位的前兆。

    所以李嚴此舉表面上是為了拍諸葛亮的馬屁,實際上是有意將諸葛亮架在火上烤,用心可謂歹毒。諸葛亮看完信後又是憤怒,又是傷心。靻

    憤怒,自是因為李嚴為爭權奪利竟然瘋狂到採用如此下作的手段。至於傷心,則是因為李嚴此舉不僅令他大失所望,而且還辜負了先帝的託付大恩。

    現今漢室衰微,群臣本應同心協力、和衷濟事,以謀興復之業,誰知朝堂上前二的兩位重臣卻不能真正做到團結一致,實在是令人無奈。

    尤其值此北伐在即的關鍵時刻,李嚴來這麼一手確實讓諸葛亮感到有些難辦了。

    “李嚴此舉首要目的是為了推辭調他來漢中的命令,至於陷我於不義還在其次。他的手段雖然卑劣,但對於其人我們還是要以大義勸之。”

    楊儀氣憤過後,諸葛亮反而冷靜下來,語氣和緩地說道:“其人既是少有的大才,又是先帝的託孤之臣,北伐曹魏、興復漢室還是離不開他的襄助。”

    “可是丞相,人家現在根本就不聽您的號令,您的一片心意怕是要付之東流了。”楊儀心酸地說道。

    諸葛亮笑道:“只要忠於漢室的心意不變,吾之心意就不會浪費。此事汝不用管了,吾自有方法處置。”靻